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长江剧场
编辑:浩

长江剧场(原名:卡尔登大戏院),是位于上海派克路21号静安寺路口(大概位置在今黄河路与凤阳路西南转角)的戏院,由匈牙利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设计。

1923年2月,卡尔登大戏院建成并以影片《卢宫秘史》首映开幕。1927年至1935年这段时期,卡尔登大戏院接了大量话剧演出,被称为“话剧大本营”,也成了抗战话剧的主要演出场所。1935年后,上海市金融家朱博泉买下卡尔登大戏院,卡尔登大戏院一时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1946年8月后,卡尔登大戏院进行为期三个多月的改造装修。1946年12月14日,改造后的卡尔登大戏院重新开幕,首映影片《中国女郎》,由此开始该院复又专门放映电影,一直到上海解放以后。1951年12月,卡尔登大戏院改名为长江剧场,1953年,长江剧场由华东戏曲研究院拨款修缮,成为华东实验越剧团的演出基地。1954年2月,长江剧场为公私合营。1955年4月,长江剧场划归为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次年10月划归新成区。1958年,长江剧场划归上海电影制片厂,1959年,复归上海市文化局。1985年,划归上海市演出公司。1993年4月,长江剧场停止演出业务,年底被拆除。2018年10月15日,长江剧场经过全新改造,再度开业。

阮玲玉在卡尔登大戏院演唱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万里寻兄词》。袁雪芬主演的越剧西厢记》成为长江剧场更名后的第一场演出。卡尔登大戏院有着现代的剧场平面布局,折衷主义的立面形式和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改造后的长江剧场建筑面积3055平方米,包含 “红匣子”和“黑匣子”两个小剧场,观众容量分别为230人和100人。“红匣子”剧场主要面向传统戏曲作品,"黑匣子"配备升降舞台及全息声系统,主打实验性演出。

地理位置

长江剧场原地址在上海派克路21号静安寺路口(大概位置在今黄河路与凤阳路西南转角)。重建后的长江剧场位于南京西路黄河路口。

历史沿革

创建初期

1922年9月,匈牙利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设计了卡尔登大戏院,又过了五个月后,1923年2月,卡尔登大戏院建成并以影片《卢宫秘史》首映开幕。卡尔登大戏院最初以放映外国电影为主,并与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制片公司达成协议,作为派拉蒙制片公司产品在上海放映的首轮影戏院。

初期经营

1925年,卡尔登大戏院聘请英籍广东人卢根为经理。七年后,卢根成为卡尔登大戏院的业主。抗日战争前夕,卡尔登大戏院又被粤商曾焕堂收购。1927年至1935年这段时期,卡尔登大戏院接了大量话剧演出,被称为“话剧大本营”,也成了抗战话剧的主要演出场所。

话剧繁荣时期

1935年后,上海市金融家朱博泉买下卡尔登大戏院,卡尔登大戏院一时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由于上海电影业竞争激烈,各家电影院都使用各种方式增加上座率。当年,卡尔登大戏院在门口竖起一个广告:敢看第五场电影《木乃伊》的观众,看后有奖。同年6月上旬,复旦剧社在卡尔登演出话剧《委曲求全》,连续三日场场满座,开启了卡尔登大规模演出话剧的帷幕。1936年4月,唐槐秋组织的中国旅行剧团在卡尔登大戏院演出《茶花女》《雷雨》,日夜场连演十天。

1936年8月,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组建了13个救亡演出队,又于该月20日在卡尔登大戏院召开了大会,随后救亡演出队分赴各地。同年10月,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又在卡尔登大戏院召开成立大会。卡尔登大戏院经理曾焕堂参与了话剧界的抗日救亡活动,在他力促下,卡尔登大戏院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保证了《保卫卢沟桥》的演出。1937年3月26日,上海市五大话剧团体在卡尔登大戏院举行为期20天的春季联合公演,演出剧目有《大雷雨》《春风秋雨》《复活》等。

七七事变”之后,周信芳在卡尔登大剧院演出了《明末遗恨》,而且连演32 天。1939年1月19日,茅丽瑛主持的职业妇女剧团在卡尔登大戏院上演《女子公寓》,受到青年人的欢迎。卡尔登还上演了《祖国》《日出》《欲魔》等话剧。由于众多话剧团体相继在此演出,卡尔登大戏院被誉为“中国话剧大本营”。1941年10月10日起,上海职业剧团在卡尔登大戏院演出曹禺编写的抗战剧《蜕变》。1942年2月起,上海艺术剧团便长期以卡尔登大戏院为演出基地。1946年8月后,卡尔登大戏院进行为期三个多月的改造装修。1946年12月14日,改造后的卡尔登大戏院重新开幕,首映影片《中国女郎》,由此开始该院复又专门放映电影,一直到上海解放以后。

解放后的变迁

1951年12月,卡尔登大戏院改名为长江剧场,1953年,由华东戏曲研究院拨款修缮,成为华东实验越剧团的演出基地。1954年2月,长江剧场为公私合营,公方代表张成之任董事长,私方代理周翼华出任副经理。1955年4月,长江剧场划归为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次年10月划归新成区。1957年下半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曾在该剧场演出《骆驼祥子》《海上花园》《第十二夜》等话剧。1958年,长江剧场划归上海电影制片厂。1959年,复归上海市文化局。1985年,划归上海市演出公司。1960年2月,为纪念契诃夫诞辰100周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在长江剧场上演《论烟草有害》《求婚》《外科医生》等剧目。1963年1月29日,周恩来总理携邓颖超来该剧场观看话剧《第二个春天》;同年,《霓虹灯下的哨兵》在长江剧场连续演出200场,观众超过20万人次。

后期改造与现状

1993年4月,长江剧场停止演出业务,年底被拆除。2016年底,启动改建剧场工程。2018年10月15日,长江剧场经过全新改造,再度开业。重修后的剧场建筑面积3055平方米,包含 “红匣子”和“黑匣子”两个小剧场,观众容量分别为230人和100人。

建筑特色

卡尔登大戏院

卡尔登大戏院有着现代的剧场平面布局,折衷主义的立面形式和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主立面为折衷主义民格,中央槽部的线脚凸起呈“门”字型,两侧以巴洛克风格的装饰代替了巨柱的比例。建筑两侧女儿墙均保留有简洁线脚、整个立面构图比例和谐,富有不对称的稳定感。它的平面呈“U”字形,剧场位于“U”型中央,三面有体息厅,除正门外,还设有四个边门出口。戏院功能齐全,包括期场、舞厅、咖啡厅、弹子房等。场内两侧建有包间,舞台留有充足的进深和面宽。在戏院的细部设计上,用了中国传统的“漏窗”式分隔,以及马头墙般的剧院山墙造型,整幢建筑外立面造型及内部陈设充满欧洲古典风情。

长江剧场

改造后的长江剧场建筑面积3055平方米,包含 “红匣子”和“黑匣子”两个小剧场。

“红匣子”剧场主要面向传统戏曲作品。内部装潢主打“中国风”,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剧场内摆放八仙桌、实木椅,让观众感受古风。“红匣子”小剧场观众容量为230人,采取传统的镜框式舞台,最远观剧距离不过10米,观众席无起坡。和一般剧场不同,剧场的观众席座椅并没有固定,可随内容和体验形式灵活摆放。剧场安装了电子声罩,混响时间可以根据不同节目要求做调节。同时,舞台安装了P3规格电子屏,可以用多媒体视频配合演出。

“黑匣子”小剧场观众容量为100人,剧场打破了舞台观众席分割的传统剧场概念。11块升降台既能做舞台,也能当观众席,辅以可全方位转动升降的灯景吊杆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艺术的表演要求做自由组合,观众席位和表演区几乎零距离。剧场音响采用了全息声技术,增强了临场感。“黑匣子”剧场灵活自由的舞台模式为实验性戏曲作品搭建平台。

重要演出

阮玲玉在卡尔登大戏院演唱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万里寻兄词》;田汉欧阳予倩周信芳在卡尔登成立上海戏剧界抗日救亡协会,周信芳的移风剧社在这里上演了多部民族大义的作品。1932年1月,由明星电影公司摄制的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旧时京华》在卡尔登大戏院首映。

袁雪芬主演的越剧西厢记》成为长江剧场更名后的第一场演出。黄佐临费穆朱端钧等话剧名家在此活跃多年,上演了《秋海棠》《浮生六记》《雷雨》等一系列佳作,多次创造话剧史上的票房纪录,也由此奠定了这个剧场“中国话剧大本营”的美誉。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环人民广场演艺区添新丁,邬达克设计的长江剧场改造后重开.澎湃新闻.2025-07-13

卡尔登大戏院:中国话剧大本营.微信公众平台.2025-07-13

..2025-07-13

..2025-07-13

..2025-07-13

..2025-07-13

长江剧场焕新归来!变身“观演-体验-消费”综合空间.上观新闻.2025-07-13

长江剧场变身“红黑戏曲匣” 最快今年底开放.文汇报.2025-07-13

..202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