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宪京(1952年1月4日-2024年9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大连理工大学水工结构工程博士研究生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研究领域为土石坝和核电站海域工程等土工构筑物抗震研究与工程实践。
1984年-1992年,孔宪京先后三次获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东京大学奖励基金会全额资助,受聘为客座研究员、博士研究员,在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土石坝地震破坏机理研究。1992年,孔宪京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起,孔宪京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2002年,孔宪京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2009年-2012年,孔宪京任大连理工大党委常务副书记。2010年,孔宪京被授予“大连市特殊贡献专家”称号。2013年3月,孔宪京以第一作者身份所申请的专利《一种混凝土堆石坝的防渗面板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获得授权。2017年,孔宪京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3月,孔宪京与屈永倩、邹德高、陈楷、刘京茂等在《岩土工程学报》联合发布《强震作用下面板堆石坝跨尺度面板开裂演化分析》论文。2024年9月10日21时45分,孔宪京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72岁。
孔宪京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参编国家及行业规范6部,授权软件著作权12项,获批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150余篇次,他引2800余次,其中1 篇被评为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70名。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孔宪京祖籍山东省济宁市,1952年1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80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现大连理工大学)水利系水利工程建筑专业,并于1983年、1990年获大连理工大学水工结构工程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3年,孔宪京留校工作,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助教。
1984年-1992年,孔宪京先后三次(3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日本东京大学奖励基金会全额资助,受聘为客座研究员、博士研究员,在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土石坝地震破坏机理研究。
1987年8月,孔宪京在《岩土工程学报》发表论文《地震作用下土坝抗裂稳定性的判别》,利用迈勒累积损伤模型和随机振动理论提出估价土坝在地震作用下抗裂性能的计算公式,并据此研究了一座实际土坝出现地震裂缝的可能性。
1989年1月,孔宪京撰写的论文《防渗面极对堆石坝体自振特性的影响》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发表,论文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着重研究了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自振特性,其结果表明,面板堆石坝的自振特性与一般堆石坝有所不同。
1992年,孔宪京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6年,孔宪京当选为“辽宁省共产党员标兵”,同年入选中国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次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荣誉称号;1998年起,孔宪京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孔宪京再次获日本学术振兴会全额资助,作为特邀研究员赴东京大学交流与合作。
1999年-2002年,孔宪京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
2006年12月,孔宪京在大连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国资处、市内校区管委会管理干部培训班上,以《新时期加强干部培训的意义以及对干部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为题,从高校管理干部能力建设重要性与紧迫性、高校管理干部能力素质提高等多个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辅导。
2009年-2012年,孔宪京任大连理工大党委常务副书记。2010年,孔宪京被授予“大连市特殊贡献专家”称号。
2010年6月,孔宪京负责的课题组项目——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特高砂砾石面板坝抗震稳定性分析及抗震措施研究》立项,次年5月正式结题。
2013年3月,孔宪京以第一作者身份联合邹德高、张宇、徐斌、周扬、周晨光所申请的专利《一种混凝土堆石坝的防渗面板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获得授权,授权号CN103122627A。
2014年2月,孔宪京联合张宇、邹德高共同撰写论文《超高面板堆石坝面板地震应力改善措施研究》在《水利学报》发表,通过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方法,系统地研究永久水平缝设置位置(高程)、长度对地震应力改善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坝高、河谷岸坡的数模坝进行分析计算,总结给出永久水平缝有效的设置位置(顺坡向动拉应力最大处)范围为0.70 H~0.85 H(H,坝高)的河谷中部坝段,其长度为0.3 L(L,坝轴长)左右。同年6月,孔宪京与邹德高合编论著《紫坪铺面板堆石坝震害分析与数值模拟》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7年,孔宪京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7月,孔宪京参与编写的论文《A Simple Measurement of Membrane Penetration in Gravel Triaxial Tests Based on Eliminating Soil Skeleton Plastic Deformation with Cyclic Confining Pressure Loading》在《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发表,并被SCIE、EI等刊物收录。
2021年3月,孔宪京与屈永倩、邹德高、陈楷、刘京茂等在《岩土工程学报》联合发布《强震作用下面板堆石坝跨尺度面板开裂演化分析》论文。
2024年9月10日21时45分,孔宪京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72岁。
研究领域
孔宪京研究领域为土石坝和核电站海域工程等土工构筑物抗震研究与工程实践。
主要成就
孔宪京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纵向课题20余项,出版土石坝抗震专著4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80余名。
科研成果
科研奖项
著作成果
科研项目
专利项目
主要论文
人才培养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向
社会任职
所获荣誉
人物遗言
以感恩心做人,以责任心做事,为我国工程科技创新发展再做贡献。
人物评价
孔宪京教授长期致力于高土石坝和核电站工程的抗震研究与工程实践,取得了多项创新性、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是中国高土石坝和核电厂工程抗震研究工作的开拓者。
孔宪京教授的研究成果在近50个重要水利水电工程和核电工程中得到应用,其中有天生桥、吉林台、糯扎渡、两河口等一批世界级高土石坝工程和中国岭澳、田湾、阳江市等约80%已建或在建核电厂海域工程,解决了这些工程抗震关键技术难题。
孔宪京教授在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期间,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产业转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推动实施了系列创新举措,为学校建设、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孔宪京教授的一生是为党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倾心从教、严谨治学、精于管理、勤于实践的一生,他为人师表、品德高尚、淡泊名利、无私敬业,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我国水利人才培养事业和水利土木能源工程建设事业,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