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August First Film Studio),简称八一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创建于1952年8月1日,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下设王佐影视基地和湖北影视基地,是一家以拍摄军事题材影视片为主,具有摄制故事片、战地纪实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国防科研片、电视剧等多片种生产能力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
195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成立。次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在北京成立,并于同年拍摄了第一部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1956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1982年摄制了第一部电视剧《考场》。199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了全国军民抗洪斗争的《惊涛骇浪》。2001年,创作了以中国两名特种兵在南美洲国际猎人学校受训为内容创作的影片《冲出亚马逊》,2008年,拍摄了反映5·12汶川地震为题材的《惊天动地》。2017年年底,八一电影制片厂改制前出品的最后一部电影《芳华》上映。2018年2月2日,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成立,八一电影制片厂对内更名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并由副军编制单位降为正师编制,对外仍称八一电影制片厂。
截至201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共摄制完成各类影视作品2600多部,共获得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1000多个。
历史沿革
195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成立,简称总政军教片厂,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的前身。1952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所属八一电影制片厂在北京成立,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同年,该厂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完成了第一部纪录片《荆江分洪》,还译制完成了第一部汉语教学片《神经系统和条件反向反射》。次年,第一部彩色长纪录片《八一运动会》完成。1955年,第一部故事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投产。1956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完成中国第一部立体纪录片《漓江游记》,1982年摄制第一部电视剧《考场》,并于1988年起开始摄制美术片。199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完成了革命战争历史巨片《大决战》,并于1998年完成《大转折》《大进军》,创造了参拍人数多达300多万人次,连续观影时间长达38小时18分的纪录。199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了反映全国军民抗洪斗争的《惊涛骇浪》。2001年,以中国两名特种兵在南美洲国际猎人学校受训为内容创作了影片《冲出亚马逊》,该片囊括了华表、金鸡、百花三大奖项,并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交流放映。200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抗击非典斗争的《惊心动魄》。2008年,拍摄了以5·12汶川地震为题材的《惊天动地》。
2011年,八一电影制片创作的《飞天》获得了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2017年年底,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上映,该片成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改制前出品的最后一部电影。2018年2月2日,八一电影制片厂与原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工作部歌舞团、总政歌剧团、总政话剧团、总政军乐团合并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对内更名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由副军编制单位降为正师编制。对外仍称八一电影制片厂。2023年5月,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守岛人》《信仰者》《古田军号》《长津湖》4部影片,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
组织和运营
组织架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主营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下设王佐影视基地和湖北影视基地。八一电影制片厂影视生产包含剧本创作、前期拍摄、后期制作、技术保障、宣传发行等部门,设编剧、导演、摄影、美术、制片、宣发、资料、录音、特效、剪辑、胶片修复、调色、烟火、置景、化服道、摄影整备照明等专业岗位。
现任领导
截至日期:2024年1月22日
历任领导
知名人物
代表影片
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拍摄军事题材影视片为主,是一家具有摄制故事片、战地纪实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国防科研片、电视剧等多片种生产能力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截至2022年8月,八一电影制片厂共创作完成军事题材故事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国防科研片、电视专题片等各类影视作品2700余部。
经典电影
参考资料:
主要译制片
参考资料:
军事教育片
纪录片
动画片
获得荣誉
国内荣誉
国外荣誉
影响与评价
影响
八一电影制片厂创造出多个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第一部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第一部军事题材喜剧故事片《哥俩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纪录片《漓江游记》,第一部数字立体声纪录片《世纪大阅兵》;还有,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第一位成功塑造毛泽东电影艺术形象的特型演员古月;电影《地道战》创造了发行拷贝8000多个、观影人数39亿人次的世界纪录;电影《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参拍人数多达300多万人次,连续观影时间长达38小时18分。
截至200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培养了160多名导演、300多名演员、200多名摄影师、18名编剧,以及一批活跃在创作第一线的专业艺术和技术干部。在1995年,正值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之际,中国电影界权威人士评选出了一批“中国世纪影人”。其中,八一厂的五位艺术家王苹、李俊、王心刚、王晓棠和田华荣幸入选。此外,在90年代的电影演员中,还评选出了126名“中华影星”,其中包括在八一厂工作过的王心刚、王晓棠、田华、古月、张良、岳红、陶玉玲、唐国强、高保成和斯琴高娃等11位演员。
评价
回眸中国军事文艺半个多世纪的峥嵘岁月,八一厂电影无疑是军事文艺星河中最为耀眼夺目的星座,用电影胶片忠诚记录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剪影与社会心灵。用他们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浇铸了一批批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艺术的军事影视作品。(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黄宏评)
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大批中国革命战争的史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史诗,像《地道战》《地雷战》《冲出亚马逊》《惊天动地》这样的优秀作品,在电影频道播出时都能保证超高的收视率,这也显示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电影作品在广大观众心目中的低位。(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阎晓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