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伟平,女,1956年11月出生,汉族,江苏镇江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分泌代谢病学与慢性病防治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
1978年,贾伟平从西北医学院获得学士。1983年至1991年,她担任青岛经贸部疗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93年,她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内分泌学专业硕士学位,并在同年进入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工作。1996年8月,贾伟平加入九三学社。1999年,她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市六临床医学院副院长。2001年,她担任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2003年,她获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她担任上海市糖尿病临床中心主任。2010年,贾伟平担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2018年,贾伟平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12月18日,贾伟平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1年,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4年10月19日,她参加2024年中国慢性病防控大会。2025年3月6日,贾伟平出席四川省“万名医护走基层”省级示范活动暨泸州市慢病管理进基层活动。
贾伟平主要从事糖尿病精准诊疗、预警筛查、发病机制及防治工程管理研究,她揭示了中国人糖尿病的遗传特征,构建了“中国2型糖尿病遗传预警模型”和“降糖药物疗效的遗传预测模型”。2004年,贾伟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1年,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6年,贾伟平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 。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6年11月,贾伟平出生。1975年至1978年,她就读于西北医学院内分泌代谢专业,并获得学士。1993年,她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获硕士学位,2003年,贾伟平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1年至1975年,贾伟平担任陕西省农建师医院护士。1978年,她担任陕西省农垦局职工医院住院医师。1981年,她担任青岛经贸部疗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83年至1991年,她担任青岛经贸部疗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93年至1999年,贾伟平就职于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历任副院长、院长等职务,其中1995年初她去米兰大学圣拉斐尔医院学习。同年8月,贾伟平回到中国,她带着国外学习的糖尿病关键诊治技术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团队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中国糖尿病诊断治疗的追赶之路。她积极筹备,在中国国内建立了这项复杂的精确检测技术的设备及试剂。
1996年8月,贾伟平加入九三学社。1997年,贾伟平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了建立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工作。相继在中国国内率先建立了检测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精确技术。1999年,贾伟平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市六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同年,贾伟平担任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2001年,她担任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2006年,贾伟平担任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所长。2007年,她担任上海市糖尿病临床中心主任。
2008年,贾伟平担任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同年,贾伟平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一干就是十年。2010年,贾伟平担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2015年3月5日,贾伟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小组会上就糖尿病防控及医患关系作了发言,建议糖尿病防控资源要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关口前移,加强疾病筛查,并向习近平总书记推荐了在六院拍摄的纪录片《急诊室故事第一季》。2017年,贾伟平带领团队编著并出版国际上首部CGM技术的学术专著《持续葡萄糖监测》,该专著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资助。并于2019年Springer出版社出版英文版《ContinuousGlucose Monitoring》。
2018年,贾伟平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7月30日,贾伟平在上海市政府参事聘任仪式上从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手中接过市政府参事的聘书,她出任上海市政府参事,成为了市政府“智囊团”的一员。同年,她带领团队再次在DiabetesCare发表了研究新发现--CGM葡萄糖目标范围的时间(TIR)可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痛病变的发生,并提出TIR可成为评价血糖控制状况的新指标。2020年12月18日,贾伟平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1年,贾伟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12月13日,贾伟平在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作《大健康时代的慢病防控》科学报告,通过网络直播向全国社员分享健康知识。
2023年,贾伟平担任昆明医科大学教授,昆明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同年9月,贾伟平、李华婷联合德国汉斯诺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细胞代谢》(细胞 新陈代谢)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显示,吃一些富含“抗性淀粉”的食物,可以减轻脂肪性肝病,并降低与肝损伤、炎症相关的甘油三酯以及肝酶水平。2024年10月19日,贾伟平参加在北京举行的2024年中国慢性病防控大会,并参与主题为“顺应国际发展 加强慢病同防共管”的圆桌论坛。同年12月8日,贾伟平参加在北京举办的2024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高端论坛,并作主题为《糖尿病基层防治体系的建立及实践》的报告,从健康中国建设视角介绍中国糖尿病防治管理战略,分享基层防治管理新进展和典型案例。2025年3月3日,贾伟平参加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浩然高科技大厦举行的上海“体重管理年”实施策略研讨会。3月6日,贾伟平出席在泸州市叙永县举行的四川省“万名医护走基层”省级示范活动暨泸州市慢病管理进基层活动。同年3月9日,贾伟平出席由上海市女医师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医树奖”颁奖典礼暨上海市女医师协会会员代表大会、白玉兰医萃创智论坛。
擅长领域
贾伟平主要从事糖尿病精准诊疗、预警筛查、发病机制及防治工程管理研究。擅长糖尿病的个性化诊治及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诊治。针对中国人群糖尿病及肥胖的特点,在遗传机制、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监测、管理模式及分子病因学都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贾伟平揭示了中国人糖尿病的遗传特征,构建“中国2型糖尿病遗传预警模型”;构建“降糖药物疗效的遗传预测模型”,指导个体化用药。领衔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首次纳入中医药治疗相关内容。由她牵头建立的适合于国人的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已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贾伟平还创建了国际上首个持续葡萄糖监测正常参考值和评价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揭示了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并创立了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防控新模式,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此外,她还发现FGF21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生物标志物并揭示其在肝脏及脂肪糖脂代谢的调控机制。
2007年起,在贾伟平的主导下,上海市在国内首创了“医院一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将三级医院的糖尿病专科资源变为可推广的适宜性技术,下沉到社区,实现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无缝衔接。这套管理模式在国际上被称为糖尿病防控的“上海模式”世界糖尿病基金会主席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加里大城市的医院和社区中心之间要建立一个无络化的管理模式,那一定是正在上海实践的这样。”2015年,贾伟平主持了上海市糖尿病预防与诊治体系建设工程,致力于医疗与预防融合的糖尿病全程健康管理。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密切合作指导社区,实现上海市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检验能力的同质化。由此“上海模式”扩展到“上海体系”。2018年,贾伟平又发起“路标”糖尿病管理示范工程,将“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的上海模式推向中国,在中国25省864乡村/城镇试点实施,使得基层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大幅提升。贾伟平和李华婷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电院计算机系/教育部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盛斌教授团队,携手清华大学黄天荫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覃宇宗教授团队,通过医工交叉合作研究,构建了全球首个面向糖尿病诊疗的视觉-大语言模型的多模态集成智能系统DeepDR-LLM,成果于2024年7月19日在Nature Medicine发表。
学术论著
贾伟平以通讯(含共同通讯)作者在BMJ、DiabetesCare、LancetDiabetesEndocrino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表论文299篇,主编国际首部持续葡萄糖监测中英文专著。
承担项目
贾伟平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社会公益
2022年12月,贾伟平牵头建设健康上海行动院士科普基地。
社会任职
个人作品
论文
书籍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人物评价
贾伟平是中国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领域的资深专家,立足人民健康需求,致力临床研究,取得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又造福国人健康的研究成果。——(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评)
务实的医院院长、授业解惑的医学教授、有担当的全国人大代表,在贾伟平人生的不同阶段,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岗位,而有一个贯穿始终,就是内分泌代谢疾病领域的医生,一辈子研究“甜蜜的事业”。——(西安交通大学校友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