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迦本(Jean Gabin,1904年5月17日-1976年11月15日),原名Jean-Alexis Moncorge,1904年5月17日出生于巴黎,法国演员、编剧、制片人,虽然外貌粗犷,但他几乎可以饰演所有角色,如贵族、农民、小偷、经理,让·迦本一生曾与包括朱力安杜维维尔、雷诺阿和卡尔内等在内的许多法国著名导演合作,在各种类型电影中出演角色。
1934年,让·迦本在 1934 年由朱利安·杜维维尔执导的 1934 年作品《白色处女地》(Maria Chapdelaine) 中的表演而获得真正的认可。在 1935年的一部名为《La bandera》的战争剧中饰演浪漫英雄,这部由杜维维尔执导的第二部电影确立了迦本作为主要明星的地位。1937年,他再次与Duvivier合作参演了《逃犯贝贝》,这部影片的受欢迎程度为迦本带来了国际认可。1939年,迦本与第二任妻子离婚,1940年德国占领法国后,他与让·雷诺阿和朱利安·杜维耶加入了美国。1949 年,迦本出演了勒内·克莱门特 (René Clément) 的电影《玛拉帕加之墙》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54 年,迦本参演了电影《钱财勿动》,他的表演为他赢得了评论界的赞誉,这部电影在国际上也取得了成功。1955年,他再次与让·雷诺阿(Jean Renoir)合作,与玛丽亚·费利克斯和弗朗索瓦·阿努尔合作参演了电影《法国康康舞》。之后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迦本又参演了《黑夜是我的王国》《巴黎风貌》《钱财勿动》《流浪汉阿尔基麦迪》《猫》等近 50 部电影,其中大部分在商业和评论界都非常成功。1976年,迦本在巴黎郊区塞纳河畔讷伊的巴黎美国医院中因白血病死亡。
让·迦本获奖众多,1951年在第1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凭借《黑夜是我的王国》荣获沃尔皮奖最佳男演员,1954年在第15届威尼斯电影节凭借《金钱不要碰》《巴黎风貌》再次荣获沃尔皮奖最佳男演员。在柏林电影节中于1959年和1971年凭借《流浪汉阿尔基麦迪斯》《猫》荣获银熊奖最佳男演员。在第1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中荣获特别贡献奖。
演艺经历
早年经历
迦本出生于巴黎的让-亚历克西斯·蒙科尔热,是玛德琳·佩蒂特和费迪南德·蒙科尔热的儿子,费迪南德·蒙科尔热是一位艺人。他在巴黎以北约 35 公里的塞纳-瓦兹省的梅里尔村长大。作为歌舞表演艺人的儿子,他选择就读了扬松德赛利中学( Lycée Janson de Sailly)。迦本很早就离开了学校,一直当工人,直到 19 岁才进入演艺界,在巴黎女神游乐厅的制作中扮演了一些角色。在参军之前,他一直扮演各种小角色。 服完兵役后,迦本重返娱乐业,以让·迦本的艺名在巴黎音乐厅和轻歌剧中工作,模仿当时风靡一时的莫里斯·谢瓦利埃的演唱风格。他也是南美巡回演出剧团的一员,回到法国后在红磨坊找到了工作。他的表演开始受到关注,更好的舞台角色也随之而来。随后,他在1930年的百代电影公司作品《Chacun sa Chance》中从无声电影轻松过渡到有声电影。
演艺经历
1934年,迦本参演了由朱利安·杜维维尔执导的作品《白色处女地》而获得真正的认可,在1936年的一部名为《天涯海角》的战争剧中饰演浪漫英雄,这部由杜维维尔执导的第二部电影确立了迦本作为主要明星的地位。次年,他再次与杜维维尔合作,参演了《逃犯贝贝》,电影的受欢迎程度为迦本带来了国际认可。1937年,他主演了让·雷诺阿的电影《大幻影》,这是一部反战电影,在纽约市的一家剧院上映了六个月。1938 年,迦本参演了雷诺阿的另一部主要作品,根据爱弥尔·左拉的小说改编和西蒙娜·西蒙主演的黑色悲剧电影《衣冠禽兽》,以及导演卡尔内的诗歌现实主义经典之一《雾码头》。迦本于1939年与第二任妻子离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迦本拒绝了所有来自好莱坞的邀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德国占领法国后,迦本和让·雷诺阿和朱利安·迪维维尔加入了美国。在好莱坞期间,迦本与女演员玛琳·黛德丽开始了一段激烈的恋情,一直持续到1948年。然而,迦本在美国的电影《月潮》(1942 年)和《冒名顶替者》(1944 年)并不太成功。1944年,迦本加入了夏尔·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部队,并因其战时在北非与盟军作战的英勇表现而获得了梅代尔军事勋章和十字勋章。诺曼底登陆后,加宾成为进入解放巴黎的军事特遣队的一员。1946年,他找到了一位法国制片人和导演,愿意将他和玛琳·黛德丽一起选角参演电影《狂恋》 。
1949年,迦本参演了勒内·克莱门特的电影《玛拉帕加之墙》,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尽管有这种认可,但这部电影在法国票房上的表现并不好。1951年,迦本参演了由乔治·拉孔布执导的电影《黑夜是我的王国》,该片让迦本在第12届威尼斯电影节中获得了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1954 年3月,参演了由雅克·贝克(Jacques Becker)执导的电影《钱财勿动》并在第15届威尼斯电影节荣获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同年9月,参演了卡尔内执导的电影《巴黎风貌》同样在第15届威尼斯电影节荣获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1955年,迦本再次与让·雷诺阿合作,与玛丽亚·费利克斯和弗朗索瓦·阿努尔合作参演了电影《法国康康舞》。1959年,迦本主演了吉尔·格朗吉执导的电影《流浪汉阿尔基麦迪》,在第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荣获银熊奖最佳男演员奖。迦本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又参演制作了近 50 部电影,《悲惨世界》《青春期的烦恼》《猫》等大部分电影在商业和评论界都非常成功,其中电影《猫》还为迦本带来了第2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荣获银熊奖最佳男演员奖。 1976年,迦本在巴黎郊区塞纳河畔讷伊的巴黎美国医院中因白血病死亡,他的遗体被火化,他的骨灰从一艘军舰上撒在海上。
个人作品
监制/编剧作品
参演作品
人物荣誉
人物评价
电影明星不仅仅是一位演员,甚至不仅仅是一位受观众喜爱的演员;他是神话或悲剧的主角,宿命已然注定;就连编剧和导演也不得不遵循他的这一宿命,尽管他们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否则,演员吸引观众的魔咒就将失效。虽然他出演的影片各不相同,总能让我们耳目一新。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否定那些电影其实都是对其宿命的确认、深刻而必要的确认,我们不由自主地在这些电影里不断追寻他新的足迹。查理·卓别林的例子就非常典型,也耐人寻味。而像让·迦本这样的明星,则是更加神秘而微妙的例子。(安德烈·巴赞评)
可以说,让·逊本是法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影星,他在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一系列法国经典影片里塑造了众多典型的无产者形象,理应在电影名人堂中占据一席之地。(杰弗里·诺维尔-史密斯评)
让·迦本塑造的角色带有鲜明的时代和阶级特征,比如他的著名的工人阶级象征——鸭舌帽,他既能表现出阳刚之美,也能表现出情绪的躁动。他所扮演的诚实勇敢的无产阶级形象为法国电影树立了一座丰碑,对后世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崔军主编《外国电影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