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Trina Solar Co., Ltd.),简称天合光能,始创于1997年12月26日,注册地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天合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天合路2号,高纪凡为法定代表人,股票代码为688599。
1999年,天合光能成立光伏技术研发和创新中心,并成功通过ISO9002认证;2000年,建成小行星3789首个太阳能光伏建筑“阳光小屋”;2001年,主办第二届“国际太阳能发电技术暨推广论坛”;2003年,常州天合新能源研究院和常州光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2006年,登陆纽交所;2012年,“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天合光能常州总部落成;2017年11月,该公司更名为天合光能有限公司,12月正式更名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发布国内能源物联网品牌“天合汽车集团能源物联网”,并联合西门子股份公司、IBM、华为、清华大学、阿里云等行业企业和高校,共同启动天合能源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2020年,天合光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交易,成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涵盖光伏产品、光伏系统以及智慧能源的太阳能光伏企业;2023年4月27日,天合光能在海南省设立的天合光能(海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5月5日,天合光能全球发布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技术,6月16日,天合光能(盐城亭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天合光能间接全资控股;8月,天合光能于江苏省投资新设的天合富家(江苏)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主要经营主要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四大板块。光伏产品包括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光伏系统包括电站业务及系统产品业务;智慧能源主要由光伏发电及运维、储能智能解决方案、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的开发和销售等业务构成。
2019年9月1日,天合光能入选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第291位。同年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再次登上2019年世界物联网500强企业名单,身电能革命企业35强,这也是公司连续第二年入选世界物联网企业500强。天合光能太阳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高效N型多晶i-TOPCon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3.22%,创造了大面积多晶电池新的世界纪录,这是天合光能打破的第20项世界纪录。2016-2022年,天合光能连续七年获评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组件品牌”。2023年11月9日,福布斯中国正式发布“2023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并首次推出“新能源科创TOP10图谱”,天合光能凭借在光储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引领双双入选。2025年3月,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宣布,其研发的210大尺寸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组件(面积3.1 平方米),成为全球首块功率突破800W门槛的工业标准尺寸光伏组件产品。
发展历程
创立初期
1997年12月26日,高纪凡创立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1998年,斥资600万元从日本引进生产线,大规模生产铝板幕墙;1999年,成立光伏技术研发和创新中心,专注太阳能应用技术的研发,并成功通过ISO9002认证。
2000年,建成中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建筑“阳光小屋”,并参与编写了首个《中国国家独立光伏系统技术标准》;2001年,主办第二届“国际太阳能发电技术暨推广论坛”;2002年,入选西藏自治区“光明工程”,在无电地区建设40座光伏电站;2003年,常州天合新能源研究院和常州光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2004年,第一条组件生产线投产,参与中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编写工作;2005年,开启国际化进程,将销售网络扩展至全球各地;2006年,登陆纽交所。
持续发展
2007年,组件产能由150兆瓦提高到350兆瓦;2010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批准,筹备建设“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太阳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天合光能常州总部落成,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之一;2013年,在甘肃武威建成50兆瓦电站并成功出售,这是公司在中国出售的第一个大型电站。并在泰国、越南投建工厂。
2014年,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被推选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首任理事长;2016年,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出任全球太阳能理事会联席主席;2017年,推出“创新、品牌、全球化、平台化、智能化、产融协同”六位一体新发展战略,启动“百万光伏屋顶计划”,发布中国首个原装家用太阳能光伏品牌“天合富家”,并开始建设马尔代夫27个海岛的智能微电网项目。2017年11月,该公司更名为天合光能有限公司,12月正式更名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发布国内能源物联网品牌“天合能源物联网”,并联合西门子、IBM、华为、清华大学、阿里云等行业企业和高校,共同启动天合能源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2020年,天合光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交易,成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涵盖光伏产品、光伏系统以及智慧能源的光伏企业;2021年12月10日,第五届分布式光伏福特嘉年华研讨会上,天合光能、天合智慧分布式与阿特斯阳光电力、东方日升、固德威、古瑞瓦特、华为、锦浪、上能电气、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正泰电器电源以及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共12家行业领先企业举行了战略签约仪式。
近年发展
2022年2月,明晟中国A股在岸指数新纳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A股,明晟公司公告称,新增到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市值前三大公司为格力电器、天合光能、中国三峡可再生能源,于2022年2月28日收盘后生效;2月23日,国家电投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徐树彪与天合光能常务副总裁、光伏产品事业群总裁曹博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日,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率队到京拜访华能新能源公司,双方代表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双方将进一步拓展合作广度与深度,在集中式光伏电站、储能电站、光伏储能产品设备等领域再攀合作新高峰;3月14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与青海省相关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共同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
2022年5月24日,与太阳能逆变器制造商功率 电子学签署了战略采购合作意向书(LOI);6月26日,与亚玛顿签署合作协议;7月4日,天合光能至尊小金刚系列组件从天合义乌生产基地出发,正式发往海外;7月11日,成功中标马来西亚位于砂拉越州单体50MWac(71MWdc)漂浮电站项目;2022年7月23日,第七届中国(济南)太阳能(000591)利用大会暨综合能源展览会正式开锣。展会现场,天合光能600W+多款超高功率组件及N型创新组件亮相VIP2号展位。此外,天合光能还携手古瑞瓦特举行了全球战略签约仪式,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同;2022年8月19日,天合光能(青海)晶硅与有限公司与奥特维签订《采购合同》。
2023年,天合储能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审(简称“CNAS”),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4月27日,天合光能在海南省设立的天合光能(海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5月11日,京能科技与天合光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月5日,天合光能全球发布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技术,210+N型组件量产功率达700W+;6月12日,天合光能38.88%的限售股解禁上市;6月16日天合光能(盐城亭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天合光能间接全资控股;8月,天合光能于江苏省投资新设的天合富家(江苏)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8月4日,天合光能越南基地210单晶棒下线。2025年1月3日,天合光能发布公告称,全体董事一致同意选举高海纯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联席董事长。2025年3月,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宣布,其研发的210大尺寸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组件(面积3.1 平方米),经过TÜV南德意志集团(TÜV SÜD)测试实验室认证,峰值功率达808W,成为全球首块功率突破800W门槛的工业标准尺寸光伏组件产品。这是天合光能第31次创造和刷新太阳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
公司治理
股权架构
截至2023年4月27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情况如下:
参考资料:
管理层
参考资料:
主营业务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制造、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及系统装置安装;多晶铸锭、单晶硅棒、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制造;太阳能、光能技术开发;销售自产产品;从事多晶硅、机械设备、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及系统集成装置、储能及光伏应用系统的进出口和批发业务;从事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和经营(取得相关资质后方可开展经营);从事上述业务的相关咨询服务;太阳能发电;储能及光伏应用系统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及技术服务;光伏产品的检测服务等业务。
经营状况
2023年4月24日,天合光能公告,2022年营收850.52亿元,同比增长91.21%;归母净利36.80亿元,同比增长103.97%;基本每股收益1.72元。
2023年4月26日,天合光能公告,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213.19亿元,同比增长39.59%;归母净利润17.68亿元,同比增长225.43%;基本每股收益0.81元。
2023年7月25日,天合光能公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3.28亿-37.52亿元,同比增长162.14%-195.61%。
公司文化
愿景:用低成本和高价值的光伏智慧能源方案引领全球能源变革;
使命: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
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坚持开放创新、长期艰苦奋斗、全力追求卓越、共担共创共享。
获得荣誉
社会事件
2021年12月10日,第五届分布式光伏嘉年华研讨会上,天合光能、天合智慧分布式与阿特斯、东方日升、固德威、古瑞瓦特、华为、锦浪、上能电气、阳光电源、正泰电源以及正泰太阳能共12家行业领先企业举行了战略签约仪式。
2022年7月28日,天合光能公告称,其美国下属子公司“天合美国”收到当地法院送达的关于“道达尔公司”等原告提起诉讼的传票、起诉状等相关材料,要求赔付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