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2月24日,一架波音747-122客机(注册号N4713U)从夏威夷檀香山飞往新西兰奥克兰,起飞约16分钟后,飞机位于23000英尺高空时,前货舱门突然爆炸脱落,导致机身撕裂、爆炸性失压,9名乘客被吸出客舱,随后机组紧急迫降在檀香山机场,除了在空中遇难的9名乘客,其他346名机上人员全部疏散成功。
事故发生后,美国国家安全运输委员会(NTSB)立刻对事故进行调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货舱门因为电机故障而意外打开。同时发现在3号引擎的风扇叶片上有人的残骸,一些受害者在被拉出飞机后被卷入引擎立即死亡。但是有遇难者家属通过自己的调查,确认了当时波音747型客机所使用的货舱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之后,美国联邦航空局立刻要求航空公司执行货舱门改装计划,从原来的十八个月减至一个月。在确凿的证据面前,NTSB修改了调查报告,确认波音公司客机的货舱门存在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随后,他们立刻发出适航指令,更换了全部的747-100型客机的货舱门。涉事的波音747-122客机于1989年修复成功,但注册编号由N4713U改为N4724U。该机于1997年退出联合航空机队。
事故背景
机组成员
机长:大卫·克罗宁(David Cronin),拥有空军背景,加入联合航空35年累积经验2.8万飞行小时。
副驾驶:斯莱德(Al Slader),累积经验1.4万飞行小时。
飞行工程师:兰德尔·托马斯(Randal Thomas),累积经验2万飞行小时。
事故经过
1989年2月24日,联合航空811号航班,一架波音747-122型客机(注册编号N4713U)从夏威夷檀香山飞往新西兰奥克兰,机上载有3名机师、15名机员及337名乘客,机组人员经验丰富,起飞后,机组人员商议决定爬升到太平洋上空三万三千尺的平稳高度,躲避乱流。爬升过程中,机组人员发现航线上有雷暴迹象,这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机长以其经验告诉乘客不要解开安全带并持续亮起指示灯。
飞机在起飞16分钟后、抵达两万三千英尺高空时,货舱门上方及后方的乘客先听到类似摩擦的异响,未及反应便传来剧烈爆炸声,机上秩序瞬间失控。前部货舱门突然炸开并脱落,连带撕扯掉一大块机身结构,空乘人员迅速判定为爆炸性失压事故。包括离货舱最近的两排座位。它们跟着爆炸声一起飞出机外,九名乘客因此丧生,飞机表面撕开了一个大洞。爆炸性减压病让客舱内严重缺氧。机长不得不选择紧急降低高度以获取充足的氧气,同时转弯开始返航程序。在爆炸性减压中飞机喷出的碎片造成3号发动机严重损害,4号发动机起火。爆炸碎片同时损毁了一些右侧机翼的前缘装置,使左侧的水平安定面凹下去,甚至击中了尾翼。
虽然机组人员没有得到任何引擎的火灾警告,但因为3号引擎在剧烈振动、其N1没有读数且排气温度和引擎压缩比过低,最终机组还是决定关闭它。又过了4分钟,机组人员宣布进入紧急状况。机组人员开始在空中紧急放油,使飞机的重量降低到能够着陆的程度。机组人员稍微增大了4号引擎的推力使飞机下降得更快,但当他们发现这个引擎几乎没有N1读数、排气温度过高并在喷出火焰,紧急关闭的指令同时下发。
事故结果
随着飞机接近机场,机场为避免发生迫降失败,派出消防车出来跑道周围待命。由于爆炸性减压病造成的一些持续损害的影响,襟翼只展开了一部分,这导致降落速度高达190~200节(350~370千米每小时),最终,波音747-122客机成功迫降,此时距离宣布进入紧急状况过去了14分钟,在随后撤离的45秒内,346名机上人员全部疏散成功。
伤亡情况
联合航空811号班机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
事故调查
联合航空811号班机事故生后,美国国家安全运输委员会(NTSB)立刻对事故进行调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货舱门因为电机故障而意外打开。同时发现在3号引擎的风扇叶片上有人的残骸。一些受害者在被拉出飞机后被卷入引擎立即死亡。
但是有遇难者家属通过自己的调查,确认了当时波音747型客机所使用的货舱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首先,货舱内的电动门锁设计上存在失误,在C型阀门关闭时,未能主动切断马达电源。C型阀门在飞行途中意外转动,恰好老式舱门的设计都是往外开的,但在高空,机内压力远高过机外,阀门转动到开的位置,因此,舱门被顶开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事故回应
事后,机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到:“这是我的飞行生涯中,最为成功的一次降落。”
事故影响
联合航空811号班机事故发生后,美国联邦航空局立刻要求航空公司执行货舱门改装计划,从原来的十八个月减至一个月。在确凿的证据面前,NTSB修改了调查报告,确认波音公司客机的货舱门存在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随后,他们立刻发出适航指令,更换了全部的747-100型客机的货舱门。涉事的波音747-122于1989年修复成功,但注册编号由N4713U改为N4724U。该机于1997年退出联合航空机队。
联合航空811号班机事故被被录入空中浩劫第一季第二集,名为《灾难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