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是位于白山市靖宇县城西南5.5公里处的景区。景区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景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始建于1962年5月,靖宇县先建木质纪念碑,1965年建钢筋水泥纪念塔。1978年县人民政府重启筹建,1980年2月23日落成。1989年8月,靖宇县各族人民捐建杨靖宇将军塑像。1995年8月15日,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迁址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景区分为前导区、中心区和旅游区。前导区的主要建筑物有牌楼、将军塑像和正气亭。中心区的主要建筑物有纪念碑、护碑亭、常青树、纪念馆和纪念塔。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及纪念馆于1994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景区被省军区确定为国防教育基地,2012年7月,景区被确定为吉林省公务员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始建于1962年5月,靖宇县人民在此建立了木质纪念碑,1965年建立钢筋水泥纪念塔。1978年,由靖宇县人民政府组织重新筹建,1980年2月23日落成。
1989年8月,靖宇县各族人民捐建了杨靖宇将军塑像。1995年8月15日,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迁址于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地理位置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位于白山市靖宇县城西南5.5公里处,靖白公路沿线的三道崴子。
景区布局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分为前导区、中心区和旅游区。前导区的主要建筑物有牌楼、将军塑像和正气亭。中心区的主要建筑物有纪念碑、护碑亭、常青树、纪念馆和纪念塔。登上最高点雄风亭,以牌楼、塑像、正气亭、石阶、拱桥、纪念碑、纪念塔为轴线;曲桥两侧的碧水亭、丹心亭相对称;纪念馆和广场为主体;以小河、大山、苍松、翠柏为衬托。
主要景点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展出主题为“东北地区沦陷满洲烽火”,第二部分展出主题为“豫南英才受命北上”,第三部分展出主题为“建立抗联团结御敌”,第四部分展出主题为“奇谋逐寇誓复家园”,第五部分展出主题为“孤绝苦战壮烈殉国”,第六部分展出主题为“英雄不朽光耀千秋”。馆藏文物283件、文字图片资料35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共20件。
牌楼
牌楼作为两周王陵正门,采用古式建筑风格,覆盖黄色琉璃瓦。其门楣处镶嵌着题字:正面是陈云同志亲笔书写的“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为蓝底金字;背面则是郭沫若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金色大字。牌楼前方设有3150平方米的停车场,两侧对称摆放着一对高1.9米的汉白玉石狮,旁边还立有陵园说明碑与牌楼说明碑各一块。
杨靖宇将军塑像
塑像由靖宇县各族人民踊跃捐款,于1989年8月敬立。其设计出自鲁迅美术学院之手,选用浅褐色花岗石石精心雕琢而成。塑像安放在一座3米高、由黑色大理石围砌而成的基座之上,基座正面镌刻着彭真同志于1986年11月亲笔题写的“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八个黑底金字。
正气亭
正气亭由靖宇县政府1988年捐资修建的四角形正气亭,站在亭中可观望中心区和旅游区全貌。
纪念碑
纪念碑碑身材质为精心磨制的青石,其正面刻有“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殉国地”12个正楷大字,背面刻有杨靖宇同志的生平简历。碑身两侧镶边条石表面,雕刻有回字形花纹、红灯、海浪花等饰纹,纹样具有民族风格;碑首造型为起脊瓦楞形。
纪念塔
纪念塔正面刻有朱德同志题词的“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13个金色手书大字。塔基分为两层,每层设有5步台阶,塔基四周架设钢管扶栏。
第一层台基北面石柱高1.905米,对应杨靖宇1905年的出生年份;
第二层台基北面石柱高19.27米,对应1927年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领导确山县农民起义;
第二层基座高1.932米,对应1932年杨靖宇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外台基边长19.40米,对应1940年杨靖宇壮烈殉国;
塔高15米,对应1925年杨靖宇加入共青团至1940年殉国,其为民族解放事业艰苦奋斗的15年历程;
塔座顶柱高3.5米,对应杨靖宇自出生至牺牲仅35年的生命时长;
塔身周长10米,对应靖宇县10万人民对杨靖宇将军的缅怀之情。
常青树
1963年,靖宇人民为了铭记杨靖宇将军,在那棵早已枯死的扭筋子树原址,栽下了一棵针叶松树,起名常青树,意指将军是松柏常青,永活人间。
纪念活动
2018年9月20日,吉林省“红色旅游行·大学生筑梦之旅”通化白山杨靖宇线路行程第四日,大学生代表们走进了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感受了抗战时期杨靖宇将军奋勇抵抗、视死如归的铮铮铁骨与民族气概。
2020年9月30日,白山市委市政府、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在靖宇县举行烈士纪念日暨杨靖宇将军殉国80周年公祭活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为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2025年2月23日,靖宇县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举行杨靖宇将军殉国85周年群众性纪念活动,以此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相关人物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又名张贯一。1905年2月16日生于确山县李家湾。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后面任全满反日会党团书记、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1932年初,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同年4月,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1月,以省委代表身份,赴南满视察工作,整顿党的组织、游击队和反日救国会,随后组建了磐石市(南满)、海龙游击队。1933年1月,任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同年9月18日日,以南满游击队为基础,组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独立师,任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春,南满各抗日武装组成南满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公推杨靖宇为指挥部。同年11月7日,独立师扩编为第1军,任军长兼政治委员,指挥部队粉碎日伪军1935年秋冬季大“砍伐”。1936年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同年6月,率领军主力西征,在辽宁省凤城市赛马战斗中,歼灭伪军1000余人。6月,东北抗日联军第1、第2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任总司令、政治委员兼第一军军长、政治委员,指挥统一南满、东满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38年初,率领部队进入通化东的老岭,进行破袭战,使日军峡谷通化、集安市(今集安)铁路一再同年6月,西征计划为叛徒破坏,果断改变计划和部队番号,使日伪军“讨伐”计划。1939年冬,日伪军加紧“讨伐”。为缩小目标,保存力量,杨靖宇指挥部队分散活动。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县城西南保安村三道崴子战斗中壮烈牺牲。残暴的日军将杨靖宇遗体剖开,竟发现其胃里一粒米饭也没有,只有野草、树皮和棉絮而惊慌不已。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社会评价
血染白山,铁血军魂。杨靖宇将军的鲜血染红了军装,染红了长白山的雪,染红了这片土地,也染红了大家的心。生在华夏,何其有幸。我们应当感恩千千万万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驱们,没有他们用命拼出来的新中国,怎会有我们如今的安居乐业,国泰民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作为一个红色旅游景区,但也有着大面积的景观可供欣赏,实则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去处。(南昌师范学院旅游与南昌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