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彬,男,1967年1月出生,江苏省高淳区人,中国共产党员,硕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中学正高级物理教师,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李鸿彬于2001年破格晋升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2014年被评为正高级教师。至2014年,李鸿彬共担任高中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十四届,毕业班班主任九届。李鸿彬还是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截至2024年,李鸿彬在《物理师教学》《物理教师》《中学物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两个省级课题和两个市级课题的研究,参与多个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的研究。
李鸿彬曾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第三届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南京市第五届物理学科教学带头人等。
人物经历
1989年7月,李鸿彬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2001年破格晋升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2005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物科院教育硕士学位。2009年11月,李鸿彬获得2008-2009学年度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奖。2014年,其被评为正高级教师。至2014年,李鸿彬共担任高中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十四届,毕业班班主任九届。李鸿彬历任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国际处主任、校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中心主任、副校长。
2017年10月,李鸿彬给南京外国语学校第29届体育节致开幕词。次年1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9年12月3日,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前夕,在李鸿彬老师的带领下,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一(1)班的全体同学来到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机关,参加首次公众开放日活动。
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李鸿彬共提了五个建议和议案,其中,关于《推进更为积极富有弹性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育的政策环境建设》的建议,教育部从积极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和持续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两方面给予了答复。次年,李鸿彬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2023年的全国两会上,李鸿彬继续聚焦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探寻构建选才育才的中国模式、中国标准、中国方案。2023年5月26日,李鸿彬给南京外国语学校全体初二学生作以题为“奋进新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讲座。
在2024年的全国两会上,李鸿彬提交了《着力破解教育负担过重现象,营造健康良好的教育生态》的建议。针对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减负”的问题,李鸿彬接受了央视网的采访。
人物作品
主要成就
截至2024年,李鸿彬在《物理师教学》《物理教师》《中学物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探讨》《物理通报》等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两个省级课题和两个市级课题的研究,参与多个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的研究。
人物荣誉
人物评价
多次采访李鸿彬代表,温文尔雅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在同学们的眼中,李老师的课堂总是温和而有趣的,一个个生动详实的实验,让人感受到物理世界的魅力;但在同事眼中,李老师是一个惜才如金的人,在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选才培养方面,他殚精竭虑、因材施教,生怕耽误了一个“好苗子”的成长。(江苏新闻广播评)
小小三尺讲台,一站就是三十多年,诠释着他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坚守与热爱。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主任、物理老师李鸿彬。(现代快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