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妃(1661年2月1日-1757年5月24日)名妞妞,万琉哈氏,亦称瓦刘哈氏,满洲正黄旗人,正五品郎中拖尔弼之女,原为正黄旗包衣辛者库人,清代康熙帝妃子。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初五日,定妃参加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中,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入宫。康熙五十七年四月,诏封为定嫔。同年十二月,以大学士王顼龄为使,册封为定嫔。雍正帝即位,奉皇太后懿旨:“朕念爱新觉罗·胤祹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今晋封为妃。”雍正帝尊为皇考定妃。雍正二年,又正式册封她为定妃。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初七,定妃去世,享年九十七岁,是清朝后宫中最长寿的嫔妃。同年十月二十五日(1757年),灵柩安葬于清景陵妃园寝。
人物生平
定妃出生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三。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初五日,参加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中,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入宫。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生第十二子和硕履懿亲王爱新觉罗·胤祹。其间位分等级不明。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月十九日,诏封为定嫔。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以大学士王顼龄为使,册封为定嫔。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去世,雍正帝即位。同年(1723年)十二月初六,雍正帝下旨,将万琉哈氏晋封为定妃。
雍正元年六月(1723年),朝廷批准万琉哈氏搬出皇宫,住到和硕履懿亲王允祹的府里去。雍正二年六月初十(1724年),又正式册封她为定妃。
乾隆十九年三月(1754年),定妃患病,爱新觉罗·弘历亲自到府上看望。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1756年),乾隆帝又一次亲临探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初七,定妃去世,享年九十七岁。同年十月二十五日(1757年),灵柩安葬于清景陵妃园寝。
宫廷生活
根据康熙朝《奏销档》记载,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康熙帝在内务府挑选秀女:十二月初五先选中四人,初六再选中四人,共八人,定于同月十三日入宫。这八人之中,便有定妃万琉哈氏、后来的孝恭仁皇后以及良妃觉禅氏。定妃与良妃同在初五被选中,孝恭仁皇后则在初六入选。她的秀女档案写着:“内管领拖尔弼之女妞妞,属牛,十五岁,身体已发育,无疮、无异味,满洲。”
入宫之后,她是否曾充任官女子,以及何时、以何种情形被康熙帝收入后宫,现已无确切记载。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十二月,她为康熙生下第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祹(序齿为十二阿哥)。然而此后三十余年间,她始终只是庶妃,既无正式封号,也没有专属内管领。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帝下谕称:“王阿哥等之母,备位宫闱,俱年及六十、五十、四十有余,宫中虽称妃嫔,尚未受封。”内务府随后查明,宣妃、和妃(后来的惇怡皇贵妃)、成贵妃、顺懿密妃(后来的顺懿密妃)四人已领有专属内管领,而纯裕勤妃(后来的纯裕勤妃)与定嫔(即定妃)尚未领有。由此可见,定妃在康熙五十七年诏封之前,并未享有妃级或嫔级的待遇。此时,距她入宫已四十三年,距生育皇子亦三十三年。
雍正帝即位后,在上谕中说:“朕念爱新觉罗·胤祹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遂将她晋封为妃。同时,依照当时惯例,允许圣祖位下育有成年皇子的后宫主位出宫,“各随其子归养府邸”。因此,定妃迁居至其子和硕履懿亲王允祹府邸,晚年在此度过。
乾隆十九年(1754年),定妃患病,爱新觉罗·弘历亲临履亲王府视疾。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她再次患病,乾隆帝亦亲临探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初七,定妃薨逝,享年九十七岁,是康熙帝后宫乃至清代所有后妃中享寿最高之人。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奉安于景陵妃园寝。
封谥释义
定妃的封号为“定”,满文作“toktoho”③,意为“稳定”“安定”。
家族背景
圣祖定妃出身万琉哈氏,《皇清通志纲要》中记为“谢氏”,可能是其家族所使用之汉姓或是档案上之误写。万琉哈氏是满洲的一个小姓氏,散居满洲各地。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定妃家族入旗的始祖名为尼喀达,世居清河地方,在国初入旗,被编入正黄旗包衣。尼喀达之子名为托和齐,仕至内务府司库。托和齐之子名为拖尔弼,仕至郎中兼参领,是内务府的中级官员,即定妃之父。托合齐的同辈兄弟中,托赖、满丕均仕至内管领,桑格仕至头等侍卫、太常寺卿,瑚什屯仕至膳房总领。而托合齐之子名为齐色,仕至司库。目前,通过对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进行整理,已经发现定妃参加挑选内务府秀女的档案。在档案中,定妃被记为“内管领拖尔弼之女妞妞”。拖尔弼当时所管理之管领,即正黄旗包衣第一参领第一管领下人,由此可知定妃家族原本属于包衣管领下人,至于是否为辛者库人则不得而知。
雍正元年,世宗下旨将定妃家族抬出包衣旗籍,编成正黄旗满洲第五参领第十七佐领,因人数不足,暂时编为半分世管佐领,由定妃的族兄弟谢尼管理。同年,正红旗的尚义图一族被移到正黄旗,与定妃家族合编为一个整佐领,遂改为公中佐领。
后宫排序
《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二曾给康熙后妃排位:温僖贵妃之后,是淑慎皇贵妃、惠妃、宜妃、荣妃、平妃、良妃、宣妃、成妃、顺懿密妃、纯裕勤妃、定妃。
神位排序
景陵妃园寝,在景陵之东,景陵太妃园寝之西:悫惠皇贵妃、惇怡皇贵妃、温僖皇贵妃、慧妃、惠妃、宜妃、成贵妃、荣妃、顺懿密妃、平妃、纯裕勤妃、良妃、定妃、宣妃、襄嫔、熙嫔陈氏、端嫔、僖嫔、谨嫔、通嫔、静嫔、穆嫔。康熙二十年建妃衙门,雍正五年尊为妃园寝,乾隆二年定清景陵妃园寝飨殿。两次间增造寝室床龛,并定诸妃神位次序,设温僖皇贵妃神位于中龛内居左,慧妃神位居右,惠妃神位次左,宜妃神位次右;设荣妃神位于西龛内居首,次平妃神位,次良妃神位,次宣妃神位,四时大祭,祝文内以次书。
六年成妃奉安,设神位于飨殿东龛内居首。八年悫惠皇贵妃奉安,九月顺懿密妃奉安,设神位于飨殿东龛内成妃之次。十九年纯裕勤妃奉安,设神位于飨殿东龛内顺懿密妃之次。二十二年定妃奉安,设神位于飨殿东龛内纯裕勤妃之次。三十三年惇怡皇贵妃奉安,设神位于悫惠皇贵妃之次(《大清会典》)。
家族成员
史籍记载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
定妃,万琉哈氏。事圣祖为嫔。世宗特别自治市尊为皇考定妃。就养其子履亲王允祹邸。高宗朝,岁时伏腊,辄迎入宫中上寿,然未进尊封。薨年九十七。
《清世宗实录》
朕奉皇太后懿旨:尔兄弟之母,当加意相待。朕念爱新觉罗·胤祹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今晋封为妃;十五阿哥、十六阿哥之母嫔,亦晋封为妃。再,现在有曾生兄弟之母未经受封者,俱应封为贵人。六公主之母应封为嫔。内有一常在,年已七旬,亦应封为贵人。
《清高宗实录》
上奉皇太后至定太妃宫、祝九十寿。还重华宫侍宴。
○谕曰。和硕履亲王。年逾六旬。仅有一子。年已十有二岁。可望成立。素为定太妃最所钟爱。今疾逝。朕心深为悯悼。应予加恩。一切丧仪。俱照世子例办理。朕亲临履亲王邸第。慰安定太妃。王其以礼节哀。承侍太妃。勉副朕意。
○又谕、据总管内务府衙门奏、本月初七日。定太妃薨逝。朕心深为悯悼。著派皇子等往奠。朕抵京后、尚拟亲往。太妃寿百龄。实为世所宰有。今兹薨逝。在履亲王固宜哀恸。然王已暮年。时方炎暑宜少节哀。毋过于伤毁。至该衙门奏太妃一切应备办之物。除王府所备外。如有不敷。著交该处备办等语。殊不明晰。太妃之事。自应动用官物。著照顺懿密妃之例办理。留京王大臣等。照朕旨遵行。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乾隆二年,对康熙景妃园寝飨殿两次间增造寝室牀龕,并定诸妃神位次序:奉安温僖贵妃神位于中龕内居左,慧妃神位居右,惠妃神位次左,宜妃神位次右。
轶事典故
隐形嫔妃
康熙二十四年(1685)生下爱新觉罗·胤祹允祹后,万琉哈氏仍无名号,宫中几乎当她“不存在”。有人把这段经历比作“隐形妃嫔”三十年,直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66岁才拿到第一个正式封号——“定嫔”。雍正二年六月初十(1724年),又正式册封她为定妃。此后她又活了39年,97岁而终。
苏麻喇姑的“隔代教育”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病逝。苏麻喇姑受到精神打击,陷入极度的悲伤、孤独之中。这时,苏麻喇姑70多岁。康熙帝决定将庶妃万琉哈氏(定妃)所生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按清宫惯例,只有嫔以上内廷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让苏麻喇姑抚养皇子,表明康熙皇帝对苏麻喇姑十分信任、敬重。
定妃献殷勤反被嫌
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的慈宁宫里,满屋子都是药味。太皇太后病重,御医们跪了一地,都说“怒火攻心,要是醒不过来就没办法了”。宜妃挥挥手让他们下去。皇上刚下朝就赶到,亲自拿帕子给祖母擦嘴角,一着急手重了些,把太皇太后的皮肤擦红了。定妃凑过去小声说:“皇上,让我来吧,老祖宗吉人天相,一定能好。”皇上只回一句“不用,我自己来”,手下却更使劲了。定妃心里一紧,仿佛自己也跟着疼,赶紧改口:“那我先去厨房看看粥,万一老祖宗醒了,马上能端来。”说完掀开帘子出去。外头冷风直往脖子里钻,她缩了缩肩膀,想起去年冬天比这暖和多了。身后脚步轻轻,苏麻喇姑端着托盘路过,淡淡劝她:“娘娘先去用点饭吧,太皇太后什么时候醒还说不准,守在这里也帮不上忙。”话里带着点不耐烦。定妃没说什么,只点点头——她明白,自己此刻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外人看见“我们在这儿尽孝”。
乾隆为她办“九旬大庆”
乾隆十五年(1750年),内务府为她操办九十正寿。那天,仅负责迎来送往的官员、太监、侍卫就排了782人,仪仗之盛,几与亲王比肩。老太妃喜形于色,当场赏下一千两银子给“孩子们买糖吃”。九十华诞远非终点——她又活了七年,直到乾隆二十二年以九十七岁高龄安然辞世。连爱新觉罗·弘历都连声感叹:“世所罕有!”
艺术形象
乾隆帝御制诗
《恭祝皇祖定妃太妃九旬千秋诗》
九帙欣看大寿跻,祥徵彤管更堪题。
兰宫祝嘏孙曾绕,桐邸承欢子妇齐。
自是遐龄绵介祉,果然厚德致嘉禔。
悬知百岁仍健康,更进霞觞此伫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