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英文:Future Science Prize-Life Science Prize),是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于2016年设立的未来科学大奖的奖项之一,旨在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从事生命科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取得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现奖项捐赠人为丁健、沈南鹏、张磊、张宁。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所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主要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完成(不限国籍)3个条件。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每届评奖时,获奖人数根据同一项工作最突出者确定,原则上获奖人数不超过五人。奖项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提名人由科学委员推荐产生,各科学委员推荐的提名人需经科学委员会确定并认可,方可具备提名权。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自2016年设立,并于同年9月19日颁发首届以来,截至2025年8月,共有卢煜明、施一公、张启发、袁隆平、李家洋、邵峰、王振义等17位科学家获得该奖项。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以创新的模式带动更多民间资金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的研究,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创新科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以创新的科学精神影响全社会,引领全民科学新风尚,激发整个社会对科学的热情,吸引全球创新型人才推动中国科学事业发展。
奖项简介
未来科学大奖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于2016年设立,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旨在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取得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以创新模式带动更多民间资金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的研究,促进科学事业发展,以科学精神影响中国、影响世界、影响下一代。 未来科学大奖设置有“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金。捐赠人均为声誉优良、社会贡献突出且深度认同科学价值的行业领军人物定向捐赠。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规则介绍
获奖条件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所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奖励对象
涵盖生命科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科学家。
奖励人数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每届评奖时,获奖人数根据同一项工作最突出者确定,原则上获奖人数不超过五人。
提名
提名资格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提名人由科学委员推荐产生,各科学委员推荐的提名人需经科学委员会确定并认可,方可具备提名权。
提名有效期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每位提名人每年可提交一次提名,提名的有效期最长为五年。每位提名人的推荐工作须独立进行,不能采取联名推荐方式。
评选流程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候选人根据提名人的推荐,由该奖项委员会投票确定,候选人不多于3组。在确定候选人后,由科学委员会指定5位以上该领域的国际专家,根据每位候选人的专业情况,对各候选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给予评价。最终的获奖者名单由科学委员会参考国际专家的评价通过不记名投票确定。
保密原则
所有参与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评审的工作人员(包括科学委员会委员、监督委员会委员)都负有对全部评审工作的保密义务,应签订保密协议,保密期为50年。
评审时间表
参考资料:
奖金设置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奖金为100万美元。
捐赠人
历届获奖
价值意义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以创新的模式带动更多民间资金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的研究,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创新科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以创新的科学精神影响全社会,引领全民科学新风尚,激发整个社会对科学的热情,吸引全球创新型人才推动中国科学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