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进科,男,河南郑州人,空军大校,中国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现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国防教育专家。
申进科1989年3月入伍,先后在陆军、空军工作,历任班长、排长、指导员、新闻干事、宣传处副处长、空军首任外宣办主任。2013年,申进科成为中国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2018年5月11日,申进科在中国空军多型战机双向绕飞台岛巡航任务结束5分钟后即向海内外发布消息,比外媒早了两个小时。同年9月,他兼任空军宣传局副局长。2021年8月31日,针对美国空军部长“要让中国恐惧”挑衅言论,申进科坚定回应,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中国军人的座右铭”等核心信息广泛传播。2023年1月6日,申进科卸任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并正式退休。退休后,他致力于传播习近平强军思想,投身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
申进科著有《碧野蓝天畅思录》《思考就是力量》等作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申进科出身于豫东乡村教师家庭,从小喜欢听妈妈讲“岳母刺字”的故事以及评书《岳飞传》。
从军经历
1989年3月,申进科入伍参军。他先后在陆军、空军工作,历任班长、排长、指导员、新闻干事、宣传处副处长、空军首任外宣办主任,曾受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2013年,中国军队首次在海军、空军等7个单位设立8名新闻发言人,申进科成为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他也是8名新闻发言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同年11月23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当天18时,申进科即发布信息《中国空军首巡东海防空识别区》,向全世界说明:中国空军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内进行空中巡逻,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会根据不同空中威胁采取相应措施,保卫空防安全。
2018年5月11日,中国空军多型战机双向绕飞台岛巡航。申进科在任务结束5分钟后即向海内外发布消息,比外媒早了两个小时。同年9月,他兼任空军宣传局分管新闻舆论、网络舆论、新闻出版工作的副局长。2021年8月31日,针对美国空军部长“要让中国恐惧”挑衅言论,申进科利用参加中国国际航展新闻发布会之机坚定回应,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中国军人的座右铭”等核心信息广泛传播。
2022年11月10日,申进科以空军新闻发言人身份最后一次与媒体记者公开见面。2023年1月6日,申进科卸任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并正式退休。
退休生活
申进科退休后致力于传播习近平强军思想,投身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他受聘担任郑州经开区八一中学等两所中学的国防教育校长和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郑州经开区八一小学等六所中小学以及河南省军区幼儿园的国防教育顾问。
截至2025年7月,申进科担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国防教育专家。
社会活动
2025年3月17日至3月21日,申进科在广州市、佛山市和深圳经济特区作了5场国防教育主题报告。其中3月17日,他在佛山市第四中学作了国防教育主题报告《国防连着我和你》;3月19日,他和抗美援朝战争老兵、中国红色经典《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词作者蒋开儒先生在深圳经济特区宝安中学同台演讲同一主题《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共话国防建设。
2025年5月21日,申进科主持的《圆梦有我》国防教育报告会在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举行。
2025年9月,申进科以空军首任发言人的视角,从空中梯队“第一现场”谈巡航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第二现场”。提到陆海空受阅的新型战机,申进科表示要铭记“首飞试飞员”;关于歼-20战机,他认为:从单座机到双座机,歼-20的作战性能发生大变化。从历次大阅兵上看到的歼-20,都是有过不同航迹的歼-20。变化的是航迹,不变的是使命;关于歼-35A战机,申进科表示,歼-20和歼-35A是强强联合;谈到运-20的用途,申进科表示,从运-20到运油-20,运-20平台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此外,他还介绍了轰-6K和轰-6N的战斗航迹。
新闻理念
申进科在工作实践中探索提出的一些新闻理念受到广泛关注,比如:军事新闻舆论工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服务,最根本的是服从政略、把握战略、讲求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军事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持中国站位、全球视野,注重对外传递正确信号和对内传递坚定信心的有机统一,既争取国际舆论对中国强军的理解支持,又回应人民群众对强国兴军的深切期待;要把军事活动的话语权、定义权抓在手中,决不能拱手相让;打好舆论斗争主动仗既要在战略上常“讲”,更要在战术上多“做”,战略上积极有为,战术上精准稳妥,防止一时主动带来后续被动,既把握主动,更夺取主导;既要欣慰于“点赞刷屏”,更要倾心于“兼听则明”,注重掌握“中国话题”的国际反应、“中国故事”的国际回响,努力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认同。
人物作品
申进科19岁开始当战士报道员;2004年著有《碧野蓝天畅思录》,2006年著有《思考就是力量》。拍摄的《清华园走来一批年轻的“空军蓝”》《歼十劲舞莫斯科》等新闻照片,被新华出版社播发,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和中国日报刊发。撰写的《改进文风要树立问题意识和系统思维》《“淡看成绩、多看问题”应是领导干部必修课》等理论评论中,体现了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