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真》是由我国著名诗人梁宗岱先生编写的一部诗歌论集。书中收录了梁宗岱先生关于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保罗·瓦勒里、兰波等大诗人的十余篇文章,展现了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外国文学研究水平。
节选
自从柏拉图提出诗乃神灵附身的观点,以文艺是否揭示真理作为衡量诗歌与悲剧的标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文学是人类的制作之物,服从于自身的美的规律,西方文学思想由此产生了两大流派。前者认为艺术是真理的揭示者,后者则关注艺术的制作规律和美感。这两种观点在文学理论上引发了持续不断的争论。
柏拉图在其《伊安篇》中提出的诗人灵感创作理论,以及在《理想国》中对诗人与真理关系的论述,影响深远。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则在美学领域提出了艺术终结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弗里德里希·尼采的思想经历了从早期的浪漫主义到后期的批判性转变,他认为艺术不应仅限于美,而应与真实相关联。海德格尔则继续探索艺术与真理的本质联系。萨特的作品体现了文学的介入性和塑造个体存在的重要性。弗兰兹·卡夫卡和莱纳·里尔克的作品则展示了艺术与真理之间的紧密联系。理查德·罗蒂和伊格尔顿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学研究立场,前者强调文学的经典价值,后者则倡导文学的文化研究。马塞尔·普鲁斯特、恩斯特·卡西尔、托马斯·艾略特等人则支持艺术的制作论,强调艺术的分析和预期性。俄罗斯形式主义、文本细读、英美新批评、欧洲符号学、法国结构主义等学派在20世纪上半叶占据了主导地位。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米兰·昆德拉则分别在小说分析和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罗兰·巴特和苏珊·桑塔格则在文学批评领域有着独特的贡献。伊曼努尔·康德和狄奥多·阿多诺则在艺术自主和社会功能之间寻求平衡。
作者简介
梁宗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创作涵盖了诗词、中外文学翻译和文艺评论等多个领域。梁宗岱的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出版,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梁宗岱以其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著称,他的论诗说文充满了激情和高远的见识。梁宗岱坚信艺术创作中的“神秘颤栗”,并将诗歌描述为“精神活动的一个奇迹”。
目录
相信奇迹
诗与真
序
保罗·梵乐希先生
论诗
论画
文坛往那里去——“用什么话”问题
象征主义
诗与真二集
题记
谈诗
论崇高
说“逝者如斯夫”
哥德论(保罗·瓦勒里)
哥德与梵乐希——跋梵乐希(哥德论)
新诗底纷岐路口
按语和跋
法译《陶潜诗选》序(梵乐希)
韩波
《子底一掷》(梵乐希)
诗·诗人·批评家
绿原作品《诗与真》
诗与真--(绿原)
诗没有技术
真理没有衣服
人没有世故
在人生的课堂
我选择了诗
一个执拗的儿童
要一个严厉的老师
在人生的考场
诗替我帮了大忙
虽然我到处吃亏
我却没有失去希望
我曾是一个热情的蠢货
在教师面前一再犯错
我永远学做一个新人
我永远在错误中前进
我儿时栽过一棵树
我总想和它较量青春
但诗不能有庸俗的胜利
理想和果实最后总归可能
诗是人类底兄长
它指责生活底幻想
诗给人以高度的自由
人必须有海水的方向
诗和真理都很平常
诗绝不歌颂疯狂
人必须用诗寻找理性的光
人必须用诗通过丑恶的桥梁
人必须用诗开拓生活的的荒凉
人必须用诗一路勇往直前
即使中途不断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