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学院(英文名: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的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主管部门是湖南省,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1975年10月,经教育局批准湖南大学衡阳分校成立。1978年10月,经教育局批准衡阳基础大学成立。1979年,湖南大学衡阳分校与湖南大学总部完全脱钩,成为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由湖南省高教局和衡阳地区共同管理。1985年,衡阳基础大学更名为湖南建材工业专科学校。2003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湖南工学院由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合并升格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12月湖南工业科技职工大学整体并入。
截至2025年4月,湖南工学院有三个校区,占地1500余亩,设有17个二级教学院(部)、1个科研机构、20个党政管理机构、5个教辅机构,40个本科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63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81万余册,有教职工1300余人。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湖南工学院位列第466位。
历史沿革
原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
1978年10月,经教育局批准衡阳基础大学成立,由衡阳市主管。1985年3月,更名为湖南建材工业专科学校,由湖南省建材工业局与湖南省教育厅共同管理,行政关系隶属于湖南省建材工业局。1992年5月,湖南建材工业专科学校升级为副厅级事业单位。1993年6月,湖南建材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
原湖南大学衡阳分校
1975年10月,经教育局批准湖南大学衡阳分校成立,由湖南大学和衡阳地区双重领导。1979年,湖南大学衡阳分校与湖南大学总部完全脱钩,成为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由湖南省高教局和衡阳地区共同管理。1994年8月,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变更由湖南省二轻工业集团总公司接管。1997年12月,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升级为副厅级事业单位。
湖南工学院
2003年7月,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向衡阳市人民政府等部门提交“关于购置土地建设新校区的请示”并获同意。
2003年9月,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与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联合成立“合并升本”筹备委员会,合并后的校名定为“湖南工学院”。
2003年12月25日,撤销原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大学衡阳分校两校党政机关所有的机构,联合设立湖南工学院(筹),学院分三个校区,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为湖南工学院(筹)南校区,湖南大学衡阳分校为湖南工学院(筹)西校区,酃[líng]湖校区。
2004年6 月16日,省人民政府正式行文,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与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行政隶属关系调整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管(湘政函【2004】120号)。
2004年11月,顺利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升本评估,湖南省政府向教育部致函,请求组建湖南工学院;2004年12月,湖南工学院(筹)酃湖校区建设工程开工。2005年9月7日-8日,酃湖校区正式启用,第一批学生共4000余名。2006年8月,学院主校区从南校区搬迁至酃湖校区。
2008年,成立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2021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年7月,学院与湖南金磊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湖南省高校‘水泥新工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被授予“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2009年12月,湖南工业科技职工大学整体并入。
2010年3月,与衡阳师范学院举行校际教育教学资源共享项目签约仪式。
2011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下发文件《关于批准湖南工学院新增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通知》(湘学位[2011]2号),批准湖南工学院新增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批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工程、工商管理6个首批本科专业新增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等两个专业被纳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安全与环境工程系更名为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2021年更名为安全与管理工程学院。
2015年,与湖南华兴工程建筑有限公司举行人才培养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016年9月,湖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普通高校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试点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6〕247号),湖南工学院成为湖南省首批与市州政府或产业园区开展全面合作的试点单位之一。
2023年,学校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成为湖南省智能建造专业建设联盟首批会员单位。
2024年11月,学校绿色建材与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2月,学校申报的“输变电装备智能传感与状态监测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列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计划。
2025年4月,湖南工学院成立石鼓学院。
学校规模
院系与专业设置
截至2025年4月,湖南工学院共设置17个二级教学院(部)、1个科研机构、20个党政管理机构、5个教辅机构,40个本科招生专业。
师资情况
截至2025年4月,湖南工学院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00余人,博、硕士1000余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50余人,聘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等4人。教师队伍中,具有享受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省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湖湘英才、“三尖”创新人才、芙蓉区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小荷”科技人才、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教育科学规划咨询专家、全球顶级期刊审稿人等身份的人才,占比超过30%;还有产教融合教师54人,省级教学、科研团队16个;外籍专家13人,其中科技部国际杰青4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4月,湖南工学院以工为主,经、管、文、理、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有省重点学科及“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5个
教学情况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和“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12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特色专业和重点资助建设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省级高水平专业21个;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基地1个、校企合作类示范基地5个。建有实践教学基地211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及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3个;省部级以上实验教学中心13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基地30个。有省级优秀教研室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74门;获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446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6项。
学校交流
截至2025年4月,湖南工学院坚持开放融合,围绕地方、行业发展需要,深入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先后与衡阳市、宁乡市、长沙市望城区等政府单位,与中广核、大亚湾、岭澳等多家核电站,与山河智能、特变电工、京东集团、软通动力、海螺水泥等300余家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科技服务、创新创业、实习实训、设立奖助基金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承担社会服务项目1000余项。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10余个国家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具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每年选派百余名师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7月,湖南工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2.66万平方米(含学术报告厅),有纸质图书182.17万余册,电子图书260万余册;引进各类数据库40余个。现设流通借阅书库14个、基藏书库1个,自修室7个,阅览座位3000余个,周开放时间达90小时以上,电子文献资源24小时全天候开放。购置了中国知网总库(CNKI)、万方科慧平台等中外文数据库。
学术期刊
《湖南工学院学报》创刊于2002年,季刊,大16开本,季末出刊,由湖南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设有“安全与化工”“建筑与材料”“机械与自动化”“电子与信息”“经济与管理”“基础理论”“社会科学”“教育教学”8个栏目。主要刊登安全、化工、建筑、材料、机械、自动化、电子、信息、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社会科学及高等教育教学类的反映本院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等内容。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4月,湖南工学院建有汽车泵类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能源核电运营及寿命管理技术研发中心安全人因工程实验室,还有乡村部件化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与应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特种钢管深加工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研究基地22个。
参考资料:
学术成果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400余项,获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56项;公开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6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483项,出版学术专著125部。
学校排名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湖南工学院位列第489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湖南工学院位列第465位。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湖南工学院位列第466位。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圆形徽标,整体造型为圆形印章形,由核心图案、建校时间与英文校名组合而成。内圆为主图形,以汉字“工”和字母“H”为设计元素,下方有“1975”字样,代表学校始建时间;外圆上方是毛体字“湖南工学院”,下方是校名的英文大写。
校训
勤学、务实、圆融、卓越
勤学,是指勤奋学习,不懂就问。精益求精,学无止境。
务实,是指脚踏实地,小事做起,务求实效。务实就是要重实际、说实话、做实事、求实效,决不能好高骛远。
圆融,是指沟通协作,灵活变通,不固执己见,包容他人,善于交流,是当今信息化、多元化社会的立足之基、处世之本。
卓越,是指自强不息,勇于拼搏,追求一流,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更高的目标,永不停步。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截至2025年5月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参考资料:
所得荣誉
2005年,学校被评为全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
2006年,学校获“湖南省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9年,学校获全省普通高校成教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学校获“湖南省2008年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0年,学校被评为2008—2009年度全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学校被授予“二00九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学校获“2011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5年,学校被评为“湖南教育政务网政务内容保障先进单位”。
2015年,学校获批2015年湖南省“平安高校”建设单位。
2019年,学校被评为“全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学校获“2018年湖南省学生资助研究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学校获评2021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2022年,学校获“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23年,学校获评“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
2025年1月,学校荣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