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英文译名: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英文缩写:CTGU)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是一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全国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成员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校。
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其后历经万县大学、万县专科学校、万县师范专科学校等阶段。1994年,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与万县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四川三峡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2000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重庆三峡学院。2013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0年,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成建制划入重庆三峡学院。2021年5月,学校获批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23年学校获批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分中心。2024年学校获批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创谷卫星园建设高校。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2852.63亩,校舍建筑面积69.9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6亿余元。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纸质文献203.9万余册,电子图书194.7万种;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00余人,有博士学位的近300人;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建有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重庆市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18个二级学院,设置63个本科专业,2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特色专业(群)、一流专业;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0个,“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7个,3个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
重庆三峡学院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372名,在校友会2024年中国大学中排名第364名。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万县师范专科学校
重庆三峡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956年的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初创时设语文、数学两科。1958年在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的基础上创建万县大学,设农、工、师范3个学院,分为机械、电力、冶金、农化、植保、栽培、中文、数学、物理、化学、俄语11个科。1959年更名为万县专科学校,保留工科和师范科的6个专业,农科并入万县农业学校。1977年更名为万县地区干部学校高师班。1978年12月,更名为万县师范专科学校,截止1982年学校数学、中文、物理、化学4个科。
万县教育学院
万县教育学院的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万县专(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1979年更名为万县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万县教育学院。 截止1989年,学校开设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英语5个专业。
重庆三峡经济学校
重庆三峡经济学校的前身为1980年成立的万县地区经委干训班,1984年更名为万县地区工交干部学校、万县地区(交)工交职工中专学校,截止1993年,学校开设工业会计、工业企业管理、质量管理、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无机化工6个专业。1996年更名为四川省万县经济学校,1998年更名为重庆三峡经济学校。
学校合并
1993年1月10日,“三峡大学筹备组”挂牌仪式在万县师专举行。1994年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与万县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2000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重庆三峡学院。截至2023年9月,重庆三峡学院有18个二级学院,设置61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8个,“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7个。
重庆三峡学院时期
2013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4年9月,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截止2015年,学校拥有16个二级学院,54个本科专业。
2018年,学校获批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同年5月,全球首个“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成立大会和首届“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合作高峰论坛举行,重庆三峡学院作为标准化大学联盟的常务理事成员出席了本次首届全体成员大会、成立大会与合作高峰论坛。
2019年7月,重庆市首个区域性高校科协联盟“三峡库区高校科学技术协会联盟”在重庆三峡学院成立。同年11月,重庆三峡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办的三峡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2020年6月,学校作为联合发起单位,分别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学院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协同发展中心的第一届理事会议。 同年7月,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划转重庆三峡学院管理。
学校分别在2021年5月和7月获批重庆市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重庆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同年12月,学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
2023年1月,学校获批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分中心。2024年,学校获批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创谷卫星园建设高校。2024年3月27日,重庆三峡学院成功获批了车辆工程、智慧农业和跨境电子商务等3个新专业。
2024年,重庆三峡学院更名为重庆三峡科技大学设置事项获得通过,进入公示期。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重庆三峡学院设有18个二级学院,设有63个本科专业。2024年3月27日,重庆三峡学院成功获批了车辆工程、智慧农业和跨境电子商务等3个新专业。
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重庆三峡学院学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巾帼标兵获得者2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29人,巴渝学者等16人,重庆英才、巴渝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54人。截至2024年12月,重庆三峡学院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00余人,有博士学位的300余人。建有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重庆市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国家万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人才29人,柔性引进国内外院士2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重庆三峡学院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0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7个,3个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1月,重庆三峡学院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专业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群1个, 重庆市“三个行动计划”特色专业7个,重庆市特色专业3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2023-2024 学年,获市级一流课程20门,其中线下一流课程9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6门,线上一流课程2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门。有市级重点课程8门、精品课程1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4项。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2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特色专业(群)、一流专业。
参考资料: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近两届获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奖46项。
学生成绩
截至2024年12月,近五年,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700余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2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荣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13连冠,重庆市大学生武术比赛团体14连冠;两名学生荣获第24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世界记忆大师”称号。
学校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重庆三峡学院先后与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型大学、俄罗斯坦波夫国立技术大学、匈牙利欧布达大学等国外高校,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国内高校院所,中兴通讯、重庆铃耀汽车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1994年由万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和万县教育学院图书馆合并,组建成四川三峡学院图书馆,并于2000年更名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
截至2024年12月,图书馆馆舍面积4.3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多座。馆藏纸质文献203.9万余册,中外文现刊1000多种。图书馆有中外文数据服务平台23个,资源类别涵盖中外文学术期刊、中外文电子图书、学位论文、教学资源、学习考试资源等。其中,电子图书194.7万种,可用电子期刊10.56万种、电子学位论文1301万篇。
图书馆建有古籍书库和三峡特藏书库。古籍书库收藏有古籍20167册,孤本《四声韵谱》一套,《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丛书集成》、《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等大型古籍、类书3.35万余册。馆藏善本被《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四川省高校图书馆古籍善本联合目录》收录45种,共计585册,居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第三位。2010年,有65种古籍入选“第一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三峡特藏书库收集整理反映三峡历史、地理、文化、文学、旅游、社会生活及三峡库区人物著作和传记等各种文献、图片、视听资料8万多件。
学术期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三峡学院主办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曾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多个数据库来源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重庆三峡学院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行业试验基地、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26个,省部级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5个。另建有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重庆市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69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7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00余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3项,其中国家级3项。
2018年9月,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学校陈兴贵教授的“南方少数民族农耕地方性知识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被立为2018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资助经费40万元。
2021年,学校“智能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在国际发明展上斩获金奖。
2023年11月,重庆三峡学院电信学院邱刚副教授、农科院马晓丽农艺师荣获“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玉米良种创新服务团队被评为2023年万州区第二届“最美科技创新团队”。
2024年1月,万州区组织部印发《关于 2023 年度优秀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评选结果的通报》,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创新创业示范团队、智能警务装备研发创新创业示范团队以及三峡农业科学院的甘薯良种创新创业团队荣获2023年度优秀创新创业示范团队称号。
参考资料:
学校排行
在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重庆三峡学院位列第399名。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重庆三峡学院位列第393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重庆三峡学院位列第378名。
在校友会2024年中国大学排名中,重庆三峡学院位列第364名。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重庆三峡学院位列第372名。
校园文化
校标
重庆三峡学院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双圆之间外圆上下弧分别为学校中、英文名称,内环中间有太阳和象征长江三峡门的组合图案,组合图案下方标有学校英文简称“CTGU”和建校时间“1956”。
校旗
重庆三峡学院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旗帜中央为校名,校名上方为学校校标。
校徽
重庆三峡学院校徽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佩戴校徽为红底白字,学生佩戴校徽为白底红字。
校训
重庆三峡学院的校训为“厚德、博学、自强、创新”。
“厚德”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其内涵为“协作、奉献、宽厚、诚信”。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是指广博地学习知识,其内涵为“尚学、博览、善思、明辨”。
“自强”出自《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作不断努力,顽强拼搏解。传承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努力向上,永不懈怠。自也包括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强也包括身体之强、学业之强,更指能力之强、意志之强。其内涵为“励志、坚韧、笃行、有为”。
“创新”指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意指创造、创意、创见。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其内涵为“继承、扬弃、求是、超越”。
校歌
重庆三峡学院校歌为《三峡学院之歌》。
歌词如下:
踏着三峡的圣土,沐着三峡的灵光
我们的三峡学院耸立在,三峡库区的心上
啊,你是智慧的宝库
啊,你是知识的殿堂
你用科学的能量,铸造高等教育的辉煌
啊,校风严谨,人气兴旺
啊,厚德博学,创新自强
培养时代精英,造就社会栋梁
培养时代精英,造就社会栋梁
肩负库区人民的希望
托起祖国金色的太阳
金色太阳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注:信息统计截止2025年5月。
历任领导
注:信息统计截止2023年4月。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11月,重庆三峡学院沙龙校区、百安校区和三峡农科院校区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达2852.63亩,校舍建筑面积69.90万平方米。
沙龙校区: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二段780号,占地面积 260388.00 平方米。 建有长江母亲雕塑、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场、学生公寓等。
百安校区: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天星路666号,占地面积977539.60平方米。百安校区位于三峡之心,特殊地形决定了依山而建、逐级而上的建筑群排布方式。2010年9月,3个学院的4600余名师生入驻百安校区,2017年实现了整体从沙龙校区到百安校区的搬迁。 建有巨型莲花图案的莲花广场、太阳鸟众创空间、科技楼、明辨楼群、篮球场等。
三峡农科院: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厦门路600号,占地面积664044.50平方米。2020年随着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划转重庆三峡学院管理,成立三峡农科院校区,主要承担学校农作物科学研究任务。自有土地1000余亩,建有标准试验地600亩,有水稻研究室、玉米研究室、油料研究室等11个研究室。
校友情况
李乔亚:著名作家、新闻记者(截止2019年4月)
刘四兵:福建晋江某中学任音乐老师(截止2020年2月)
谢杰:优秀企业家、资深音乐评论人(截止2020年2月)
学校荣誉
2007年10月,学校在教育部思政司公布的2007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优秀奖。
2018年,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第37届“校园之春”优秀组织奖、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9年3月,学校荣获“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表彰。
2019年5月,学校荣获“2018年重庆市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9年6月,学校被评为重庆市2018年度征兵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
2020年10月,学校荣获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单位称号。
2021年12月,学校获评重庆市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2022年6月,学校荣获重庆市首届大学生龙舟赛冠军。
2023年1月,学校获重庆市“无诈校园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2024年1月,学校在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全国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2024年3月,学校在重庆市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