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国语学校(英文名:Chongqi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全称: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简称:川外附中),是位于重庆市的一所公办中学,是196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下全国首批创办的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也是当时中国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外语专业性的中等学校,也是教育部确定的具备高校保送资格学校、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全国首批示范性外国语学校。
重庆外国语学校成立于1963年9月1日。1964年,在第二任校长周韦的带领下,学校选址石桥铺采石场修建新校舍。1965年,重庆外国语学校划归四川外国语大学领导,第二年正式迁入新校址,1984年成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7年成为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保送资格学校。2002年,学校逐步扩大对外交流启动AFS志愿者项目,建成国际部教学大楼入选市政府10个“一批”重点工程;2003年,与教育部国际交流协会、重庆鼎邦科思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办“重庆英弗士外国语学校”。2013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19年,学校成为中国首批16所示范性外国语学校之一。2023年5月30日,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友会成立大会在石桥铺校区举行。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是石桥铺校区、华岩校区。校本部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红育坡1号,举办高中部和国际部,占地80亩;华岩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华龙大道10号,举办高中部和初中部,占地178亩。学校有在职教职工926人,其中专任教师827人,中高级职称约占76%,在校学生9600多人。学校先后获得了中国百强中学,美国大学理事会国际成员学校等荣誉。
历史沿革
背景成立
1962年12月,中宣部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 决定设立十所左右的外国语学校, 责成教育部提出方案。1963年4月,中宣部转发周总理亲笔批示, 筹建工作开始全面推进。1963年9月1日,重庆外国语学校正式挂牌成立, 成为新中国首批创办的外国语学校。按全国外国语学校语种分配,重庆外国语学校开设英、俄两个语种, 外语分小班授课(每小班20人), 其他课程设置与普通中学大体相同, 学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实行寄宿制。1964年,根据《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 学校正式成立初中部和小学部,并招收首届小学三年级新生80名。
扩展壮大
1965年1月,经四川省高教局、四川省教育厅决定,重庆外国语学校划归四川外国语大学领导, 更名为四川外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 四川外语学院派遣群懿、程贤光、马笃权等专家教授,长期担任学校教学督导,指导教学工作。同年,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复办。 四川省高教局决定,重庆外国语学校另觅新址,最终选址石桥铺建新校舍。1966年,新校舍初步建成,6月,学校由上桥迁到石桥铺新校址。“文化大革命”开始, 外国语学校首当其冲,办学全面停滞。1969年起,学校护送259名初中生上山下乡,安排小学部179名小学生回原小学就读。 代办普通中学班和“超龄生”班, 招收学生1000余人,分连、排上课。
1973年,重庆外国语学校经四川省高教局批准,复办外国语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135名, 作为试验班,开设英、俄两个语种。1974年,重庆外国语学校结束代办普通中学班的任务, 正式恢复外国语学校招生制度。当年招收应届小学毕业生120名, 学制为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1978年秋,教育部组织召开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会议,指出:外国语学校是具有专业性教育的学校。
1981年,四川省高教局、四川省教育厅确定学校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82年,教育部召开全国外语教学工作会议,强调学生得到“两个全面发展”,即德智体全面发展,文理科全面发展。学校转换初办时以文科为主的办学模式,着力解决单科突进和理科薄弱问题。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质量持续提升。1984年,学校成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8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校开始试行“校长负责制”。1985年秋,重庆外国语学校组建了“四川外国语大学专科部”,面向全川招收英语专业普通专科生和师范专科生,至1991年暑期,重庆外国语学校先后为四川省各地区培养了近600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1987年,在重庆市教委、四川外语学院的支持下,学校恢复外国语学校招生政策。1990年,学校提出“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91年,学校加强职业教育,成立职教处,举办自考短训班、外贸旅游职高班。1992年,学校实行定编定员、按劳分配、职工聘任,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1993年,首届理科班参加全国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办学达到教育部“文理并重”的要求。同年,学校初中招生开始扩大规模初一年级招生达到5个教学班。1995年,学校通过重庆市教委重点中学达标检查,同年,学校被中国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推广集体舞先进单位”。1996年,学校推行人事制度改革,试行聘用制。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后,学校划归重庆市教委直接领导,成为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同年,学校新征土地20亩,并编制完成《外语学校教育改革设想实施方案》。
合作发展
1998年,学校成立了重庆市第一个国际部。同年,学校与高新区南方集团,联合创办“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现代化的“语言及教学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在原有英、俄两个语种基础上新增教学班级。
1999年,学校设立重庆市唯一Pitman考试中心,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现代教育技术五年发展规划》。2000年,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为缓解校舍紧张问题,租借税务学校校舍作为临时校舍。2001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保送资格学校。同年,学校国际部加入联合国国际文凭组织,并承办国际文凭组织亚太地区第五届学术研讨会。2002年,学校逐步扩大对外交流启动AFS志愿者项目,建成国际部教学大楼入选市政府10个“一批”重点工程。2003年,与教育部国际交流协会、重庆鼎邦科思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办“重庆英弗士外国语学校”,被列为重庆市改善投资环境三大工程之一。
2005年,经重庆市教委同意学校与重庆育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收购重组“重庆英弗士外国语学校”。2006年,学校成为多伦多大学“绿色通道”项目在西南地区第一个合作学校。2007年,学校成为英国剑桥大学在重庆市唯一人才“遴选中心”。2008年,学校成为德国全球教育项目“学校:塑造未来的伙伴”在西南地区第一个合作学校;与加拿大约克大学建立“直通车”人才输送项目;与法国政府合作创办重庆市首个“留学法国预科班”;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达成人才输送协议;2009年,学校实行年级目标责任管理。2011年,学校与重庆斌鑫集团改制重庆英弗士外国语学校,并更名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13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重庆外国语学校)停止初中招生。
2016年3月31日,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与国维集团就重庆国维外国语学校项目举行签约仪式。2019年,学校成为中国首批16所示范性外国语学校之一。2022年4月20日,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团委高2023届第3团支部入选2022年“重庆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拟表彰单位。2023年5月30日,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友会成立大会在石桥铺校区举行。11月18日,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60周年办学成果展示活动举行活动当天,4000多名校友回归母校参加庆祝活动,30000多名校友在线观礼校庆精彩活动。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是石桥铺校区、华岩校区。校本部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红育坡1号,举办高中部和国际部,占地80亩;华岩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华龙大道10号,举办高中部和初中部,占地178亩。截至2023年5月29日,有学生9600多人。
机构设置
重庆外国语学校下设校党委、党务处、教代会、校工会、校长联席会、行政办、教务处、教科处、学生处、总务处、财务科、安稳办、保卫科、教务处、图书馆、实验室、学籍室、信息中心、学生处、班主任、宿管办、校团委等机构。其中校团委对学生会负责,总务处对财务科负责,安稳办对保卫科负责。
硬件设施
学校高举服务育人大旗,实施环境打造、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安全守护、温馨就寝、快乐就餐、周末留校、定制公交等,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新建C幢公寓式学生宿舍、学生活动中心和中国外交文化墙,改造装修学生餐厅、阅览室、图书馆、体育馆、模联教室、体育保管室等各类场馆,改造照明系统。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10日,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926人,其中专任教师827人,中高级职称约占76%,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有关专家库专家12人,突出贡献专家2人,重庆市学科带头人7人,正高级教师13名,特级教师10名,重庆名师3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1人,重庆市骨干教师95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重庆市优秀教师83人,常年聘有外籍教师10-15名。
教育教学
特色培养
2020年,学校以“外语+”为突破口,创建四大书院,即定位于复语型人才培养,采用“英语+非通语课程”双外语教学模式的“同文书院”;定位于拔尖型人才培养,采用“外语+强基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书院”;定位于复合型人才培养,采用“外语+文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博雅书院”;定位于国际型人才培养,采用“外语+国际课程”教学模式的“国际书院”。
教学成果
办学成果
学生成果
升学情况
保送方面,2001年至2018年,共有1720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保送录取。出国方面,2003~2017年,共向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海外名校输送3323名学生。中考方面,2017年,任芯仪、李卓航并列九龙坡区总分第1名,学生个人总分包揽九龙坡区前十名。
学科竞赛
2019年,在国际地球科学奥运会选拔赛暨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全国总决赛中,学校代表西南赛区参加比赛的4位同学获得1金3铜的成绩。
2021年,在澳大利亚物理奥林匹克活动(ASOP)中,高2023届AL班李泽宇、吉科翰同学凭借扎实的物理知识功底和过硬的语言能力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成绩。
2024年9月,中国化学会官方公布了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国初)全国获奖名单,学校高2025届2班牟栎熹、邓桢干两名学子获得一等奖。
教师成果
学校校区
学校文化
校训
厚德、尚美、图新、笃学。
“厚德”语出《周易》,要求重外师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修炼提升,既有坚实的民族精神,又有博大的人文品格,达到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兼具、民族精神和世界意识共生的境界,成为“具有和谐身心的健康人”;
“尚美”语出《周易》,指对艺术之美以及心灵、道德、情操之美的崇尚与追求,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文明人”;
“笃学”语出《礼记·中庸》,意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践履所学,向着既定的目标和事业奋进不已,成为“具有厚博知识的现代人”;
“图新”语出《大学》,希望学生不但要有以社稷为己任的使命感,更应有放眼全球、走向世界的进取精神,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校歌
《My school,永远的太阳》校歌以学生角度唱出,歌名《My school,永远的太阳》将“学校”比作“永远的太阳”,寓意“学校”的教育光辉将永远播撒在学子心房。
歌词:My School你屹立在山岗,一次一次创造辉煌。My School你雄踞在两江,多少学子把你向往。My School我沐浴你阳光,书香伴我成长。My School我站在你肩上,外语让我展翅飞翔。是你一遍遍为我充实行囊,让我走向梦想的地方。是你一遍遍让我扬起风帆,让我驶向蓝色的海洋。My School无论我在何方,你都是心中的故乡。My School无论我在何方,你都是永远的太阳。My School My pride will live on live on,My School My sun will shine on shine on,will shine on,shine on,啊啊啊。
精神文化
校园生活
学生社团
截至2021年,重庆外国语学校共有学生社团52个,如十年国学社、SevenMinutes校园文化创意社等,涉及语言、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环保等领域,走出了清净了、有时候等在全国享有知名度的文学社团,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家,如曾获巴蜀青年文学奖的刘辰希、“90后作家”张琳婧等。
具体活动
重庆外国语学校每年以“外语、体艺、书香、科技”四大文化节为支撑,以“学习之星、文学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美德之星、环保之星、科技之星”评选活动等为载体,开展全校性学生活动。
2017年3月23日,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第十届体艺文化暨四十五届田径运动会开幕。重外校友王珊听闻母校体艺文化节开幕,身骑骏马归来助阵,带来一场“马术表演”。11月26日至29日,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第三届小语种文化周举行。第三届重外小语种文化周之“世语小镇——五国风情展”在恩来广场正式开幕,“小镇”分为法、德、俄、日、西五国风情展区和美食品尝区。
2023年3月15日至3月16日,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举行了第19届Super Star校园之星颁奖晚会。唐刚校长在晚会上致辞并向同学们诠释本届颁奖晚会的主题。5月,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举办第32届外语文化节。本届外语节以"Legend"为主题,开展手绘外语海报展评、书法大赛、词王争霸大赛、歌曲展演、演讲比赛、戏剧大赛等系列活动,涵盖英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五个语种。
合作交流
中国合作
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两校区)在2023-2024学年度春季学期,接待来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留学生以及“汉语桥”科威特国际留学生,进行文化交流。
国际合作
重庆外国语学校是英国剑桥大学、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在重庆的人才“遴选中心”,与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达成人才输送协议,是多伦多大学“绿色通道”项目、德国全球教育项目合作学校,是中国与新加坡留学合作项目学校之一,是美国40余所知名高校人才输送学校,是加拿大约克大学“直通车项目”合作学校。学校保持与友好学校互派教师交流,开办学生夏(冬)令营。
2017年10月13日至20日,德国斯图加特schickhard文理中学交流团到学校进行交流活动。2024年,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积极促进中俄友好交流,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49中学通过线上平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学生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