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理工学院(英文名:Guangzho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广州理工(英文缩写:GZIST),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非营利性民办本科层次高等学校,学校举办方为广东民建实业有限公司,同时学校也是广东省民办高校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首批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广东省民办高校年检优秀单位、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年“突出贡献机构”。
学校前身为2000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的民办天河职业学院,2001年5月经教育厅批准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200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为独立学院,2018年12月经教育部同意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2020年6月30日经教育部同意转设为广州理工学院。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市增城区、博罗县三个校区。设有17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51个,其中工科专业28个,有国家一流专业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流专业3个、广东省特色专业4个,全日制在校学生31000余人,专任教师16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近500人、博士近30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92%。
2024年广州理工学院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为100+,全国参考排名为100+。
历史沿革
天河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理工学院的前身是天河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建了天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时期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2001年广东省教育厅发文同意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与广东民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二级学院天河学院,由此,天河职业技术学院挂靠到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并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办学层次为专科,学院属民办性质,办学资金由广东民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筹集。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200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学院,办学层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并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2018年5月,学校与三峡大学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协议。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
201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校根据教育部对母体学校的批复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
广州理工学院
2019年9月,学校向广东省教育厅正式申请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同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致函教育部,报请批准学校转设并更名为广州理工学院。同年12月,教育部组织委员会专家进校进行实地考察。2020年6月30日,教育部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并更改校名为广州理工学院,同时撤销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的建制。
2021年5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省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广州理工学院成为广东省民办高校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在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等领域培育建设专业硕士学位点。次年4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通知,启动硕士点建设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学校入列广东省民办本科高校首批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并招收首届联合培养研究生。
2023年10月13日,广东省乡村振兴智库联合会成立,广州理工学院为共同发起单位。
2024年9月,广州理工学院博罗县校区成立现代航空学院。10月,广州理工学院入选全国民办高校课程思政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2025年3月5日,广州理工学院与科大讯飞携手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51个,其中工科专业28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广东省重点学科2个,分别为电气工程学科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教学情况
专业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现有国家一流专业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流专业3个、广东省特色专业4个,承担广东省质量工程、广东省创强科研项目、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200多项,建设产业学院14个、专业实验室172个、实践教学基地302个、工作室134个,合作企业400余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2亿元。
课程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现有省一流课程10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2个,校一流课程77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57个,课程思政教改项目73个。
教学基地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建设产业学院14个、专业实验室172个、实践教学基地302个、工作室134个,合作企业400余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2亿元。
师资规模
截至2025年5月,现有专任教师16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近500人、博士30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92%。此外,学校还有4个省级教学团队,如机械工程教学团队。
合作交流
在国际合作方面,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高校实现合作交流,建立了2+2、3+1、3+1+1等联合培养模式,与多所港澳台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基地,建设多语言培训中心,推进中美人才培养 121 项目和俄罗斯高校合作,组织师生广泛参加国(境)外专题研修。
在校企合作方面,截至2025年2月,广州理工学院合作企业400余家。
在校际合作方面,2018年,学校与三峡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2022年,学校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厅大湾区企业人才管理研究院、广东省社科联大湾区乡村振兴经济咨询研究中心、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特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人社厅博士工作站、粤港合作BIM工程技术中心等一批省级科研平台。
科研资源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80多万册、电子图书121万册、数字资源数据库6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教师在研国家自科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2项、市厅级项目28项、校本项目194项,校级项目20项。2023年以来签署协议横向项目245项、在研218项。第2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学校参展的29项高新技术装备产品受到关注,中央电视一台新闻联播等国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2024年获得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基金项目立项3项,居全国高校114位、全国民办高校第1;获得国家民委、中民协、省社科联、省高等教育学会、广州市科协、广州市社科、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省民协等规划项目59项。近三年来发表论文1800多篇、专著164部、授权专利521项、技术创新成果14项,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
学校排行
在2024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中,广州理工学院位列第100+,全国参考排名100+。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校徽整体色彩为科技蓝,寓意科技、创新、理工等学校属性。校徽的图案则由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书籍、翅膀以及数字2001组成。图书馆图案两边是对称的“工”字,凸显学校的理工科性质。
校训
广州理工学院的校训是“学用心志,行知诚明”。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2月,学校现有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市增城区、博罗县三个校区。
广州白云校区
广州白云校区位于白云区太和镇兴太三路638号。截至2022年8月,白云校区有3个食堂,分别为第一食堂、第二食堂、第三食堂。还设有体育场,另有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桌、足球场、大操场、网球场等运动场所,此外,学校还设有1个健身房。
广州增城校区
广州增城校区位于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团结村。2021年8月底,学校增城校区的二期工程(教研楼、学术交流中心、体育馆工程)已经完工,逐步投入使用。
惠州博罗校区
惠州博罗校区建设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和惠州市“十四五”重点建设工程,校区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北堤村。占地512亩,新征用地5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7万㎡,将于2023年8月正式启用,进驻首批新生。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校友情况
学校荣誉
2019年,广州理工学院被评为“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
2020年,广州理工学院被评为“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
2023年3月,广州理工学院荣获2022年度广州市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3年12月15日,广州理工学院在2023央广网教育年度大会上荣获“年度综合竞争力品牌高校”称号。
2023年12月19日,广州理工学院获评“2023年度广东省节水型高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