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缩写为“ZUA”,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高校。2017年12月,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建高校,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具有航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创建于1949年,时称平原省财经学校,隶属航空工业部。1964年更名郑州航空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1984年升格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本科),1989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学校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河南省主管的办学体制。201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获批成为河南省博士学位一般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龙子湖校区、大学中路校区、大学南路校区共3个校区。根据2025年统计,学校占地2800余亩,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实验场所面积10万平方米。下设19个教学院(部),1个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乌拉尔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建有8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6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总数25000余人,全校教职工总数2000余人。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61万册、数字资源1660万册。
2025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排名为27名,主榜参考排名为271名。
历史沿革
平原省财经学校
学校始建于1949年,时称平原省财经学校,隶属航空工业部。1964年全国16所航空学校调整,更名郑州航空工业学校。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
1978年升格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肖唤民任校长。8月,张洪才任党委书记。郑州航专于1978年开始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首次计划招生283名(实际招收199名)。1982年,在郑州航专举办两年制干部专修科。同时,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也委托郑州航专代培干部专修科学员。大专学制的两年制干部专修科1982年首次招生。1984年4月10日,南校区建设正式破土开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1984年11月24日升格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本科)。1985年秋,南校区正式启用。1989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12月8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召开第一次党代会。1998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价。1999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省管为主的办学体制和管理模式。2005年9月16日,东校区正式启用。2009年,通过硕士单位立项建设评审。201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高校。2017年12月,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建高校,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成为河南省博士学位一般立项建设单位。2023年9月9日,召开高质量发展战略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2023年10月,河南计划新建的3所大学新校区,选址郑州航空港区,其中就包括有郑州航空航天大学。而郑州航空航天大学名称是自2019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召开工作会议时就提出更名大学的既定目标。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根据2024年统计,学校下设19个教学院(部),1个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乌拉尔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现有8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68个,涵盖管、工、经、法、文、理、艺七大学学科门类,形成了管工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教职工总数1998人,其中专任教师总数1268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45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5.88%;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9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7.00%;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22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6.61%;外聘教师321人。
拥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省教学名师7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15人、省师德先进个人7人、省文明教师14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9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90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10日,学校有8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省特色骨干学科群,1个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15个省重点学科。学校获批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立项培育建设单位,并成功备案3个博士学位点和16个硕士学位点。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2门。202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立项成功。
学校获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主持8项,参与6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荣获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主持6项,参与1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学校交流
截止2023年11月,学校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合作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与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波兰华沙人文社科大学和波兰华沙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分别合作举办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和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此外还建成河南省内首家法语联盟“郑州法语联盟”。学校也与俄罗斯、加拿大、匈牙利等国开展教师访学、出国引智和留学生交流等合作,还与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学校也连续主办了三届中德“先进陶瓷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双边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5年5月,图书馆两处馆舍共5.1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261万册、数字资源1660万册,馆藏资源涵盖学校的管、工、经、法、文、理、艺、教、交叉等九大学科门类,设有自然科学书库、社会科学书库、外文书库等10多个书库和阅览室,阅览座位近5500席。
学术期刊
截止2024年5月,学校共有3个学术期刊,分别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和《管理工程师》。详细情况如下表。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现有省级科研平台51个,其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个,省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0个,省外籍科学家工作室2个,省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创新协同服务平台2个,省创新实验室1个,省校企研发中心(重点)1个,省产业融合创新中心1个,省研究中心3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十大新型品牌智库1个、省特色智库1个,省科技智库研究基地1个,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省思政教学特色化研究中心1个、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暨企业孵化平台1个。建立了无人机研究院、大数据科学研究院等跨学科科研平台。
学术成果
截止2023年11月,学校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项,基于NSFC国际合作项目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2项。在中国国内率先发布中国航空经济指数和航空物流指数。
截止2023年3月,航空产业技术特色骨干群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项;发表SCI/EI论文47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出版论著/教材6部;获得授权专利94项;航空经济与管理特色骨干学科群承担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25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其他奖项2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4篇(其中CSSCI论文32篇;SCI论文14篇;SSCI论文9篇);出版高水平学术论著10部。
校园文化
校训
严谨、求实、开拓、进取
“严谨”是治学和工作的态度,“求实”是治学和工作的方法,“开拓”是治学和工作的精神,“进取”是治学和工作的方向。
校徽
学校徽志采用同心圆设计,颜色以蓝色和白色为主。徽志内圆中心是经过变形处理的飞行器,飞行器中间部分的书本象征教育教学,电子轨迹象征科学研究,飞行器两侧的双环寓意突破,展现了飞行器冲破音障,极速飞行的瞬间。内圆正下方是学校建校时间。徽志外圆是采用弧形设计的学校校名的中英文全称。
校歌
《腾飞郑航》,集体作词,傅庚辰作曲
黄河浩荡,嵩岳苍茫,吾校耸立,九州之央
与国同岁,共同发展,天下英才,汇聚一堂
郑航郑航,胸怀蓝天,郑航郑航,展翅翱翔
胸怀蓝天,展翅翱翔
严谨求实,弘毅自强,开拓进取,为国栋梁
求知明德,勤奋耕耘,笔墨飘香,谱写华章
郑航郑航,薪火相传,郑航郑航,永续辉煌
薪火相传,永续辉煌。
校旗
学校校旗由徽志和校名组成,整体色彩白色和蓝色构成,凸显学校的航空特色。
现任领导
(以上数据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
校区情况
截止2024年5月,学校有龙子湖校区、大学中路校区、大学南路校区共3个校区。1984年4月10日,大学南校区建设正式破土开工,1985年秋,南校区正式启用。南校区设有郑州航院国际学院等院系,位于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7号。大学中路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大学中路2号。2005年9月16日,东校区正式启用,是首家入驻龙子湖高校园区的院校。龙子湖校区(东校区)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
校友情况
截止2024年5月,学校著名校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