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林,出生于1960年9月,黄冈市人,瓦格宁根大学博士,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地理计算与模拟工作组主席、中国地理信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
曾任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湖北省政协委员、国际制图协会副主席、国家“863“对地观测领域GIS主题专家。先后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和湖北省高端人才,自然资源部优秀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负责人,担任多个国际国内期刊的编委。
2023年8月31日,刘耀林任昆山杜克大学第三任校长。
人物经历
1988年,刘耀林获得中国地质大学遥感硕士学位;同年,在荷兰航天测量与地球科学学院进修深造。
1995年,刘耀林入选国家测绘局跨世纪人才。
1996年,刘耀林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土地管理局跨世纪人才,同年,赴瓦格宁根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7年,刘耀林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2年,刘耀林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同年,获得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博士学位。
2004年,刘耀林担任香港理工大学高级研究员。
2005年,刘耀林主编的《土地信息系统》获得第五届全国优秀测绘学教材一等奖,参与建设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7年,刘耀林作为访问教授在英国、荷兰和瑞典等国作学术交流。
2008年,刘耀林主讲的“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12年12月,刘耀林入选国家测绘科技领军人才。
2013年3月22日,刘耀林教授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China's Food Security Soiled by Contamination”的Letter文章。
2019年,刘耀林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23年8月31日,刘耀林任昆山杜克大学第三任校长。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刘耀林致力于定量方法在土地信息处理中应用,提出了土地评价的层次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及土地规划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90年代中期以来,从事复杂地理计算方法在土地信息处理中应用和地理数据库综合的研究,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土地评价模型、土地利用规划的遗传优化模型、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以及土地需求马尔科夫预测模型;主持开发了国内有影响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信息系统”、“农用地定级与估价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辅助设计与修编信息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