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液(Peritoneal Dialysis Solution),化学药品,属于医保甲类,处方药,是无菌溶液,用于腹膜透析,有两种离子浓度的和含不同葡萄糖浓度的溶液供临床选用。
腹膜透析液适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顽固性心力衰竭、顽固性水肿、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腹膜透析是以腹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腹透液,腹膜毛细血管与透析液之间进行水和溶质的交换,溶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弥散作用),水则从渗透浓度低的一侧向渗透浓度高的一侧移动(渗透作用)。腹膜透析液是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除了要求与静脉制剂一样,具有无菌、无毒、无致热源,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外,还应与人体有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这样才能维持腹膜较好的通透性,长期保持较好的腹膜透析效能,延长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
腹膜透析液的不良反应有化学性腹膜炎、脱水、低钾血症、高糖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代谢性碱中毒、肥胖、蛋白丢失及营养不良、腹膜功能衰竭等。该药需密封保存。
医学用途
适应证
1.急性肾功能衰竭。
2.慢性肾功能衰竭。
3.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4.顽固性心力衰竭。
5.顽固性水肿。
6.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用法用量
成人
1.治疗急性左心衰竭,酌情用2.5%或4.25%葡萄糖透析液2L;前者留置1小时,可脱水100~300ml。后者留置30分钟,可脱水300~500ml。
2.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脏病5期伴水潴留者,用间歇性腹膜透析(IPD),一次2L,留置1~2小时,一日交换4~6次。碘化钠潴留者,用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一般一日4次,一次2L;日间每次间隔4~6小时:夜间一次留置9~12小时,以增加中分子尿毒症毒素清除。一般一日透析液量为8L。
儿童
尽可能采用最低浓度(1.5%)的葡萄糖透析液。按照体表面积计算灌入量,最初每次灌入量300mL/平方米,交换12~24次,在7~14天逐渐将交换量提高到1100ml/m²,交换5~10次。可根据灌入量增加情况、残余肾功能和尿量调整交换次数及留腹时间。婴儿最终交换灌入量不超过50ml/kg。
制剂与规格
腹膜透析液:(1)1L;(2)2L:(3)2.5L;(4)5L:(5)6L。
葡萄糖浓度:(1)1.5%;(2)2.5%;(3)4.25%。
腹膜透析液为复方制剂,主要由渗透剂、缓冲液、电解质组成。中国最常用的腹膜透析液为葡萄糖腹膜透析液。根据葡萄糖含量及含钙量,不同类型腹透液的主要组成成分,见下表。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药理机制
腹膜透析是以腹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腹透液,腹膜毛细血管与透析液之间进行水和溶质的交换,溶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弥散作用),水则从渗透浓度低的一侧向渗透浓度高的一侧移动(渗透作用)。通过弥散、对流和超滤的原理,清除机体内潴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利用溶质浓度梯度差可使血液中尿毒症毒素从透析液中清除,并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同时补充机体所必需的物质。目前腹膜透析已成为肾脏替代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常见的两种透析方式是连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和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ic peritoneal dialysis,APD)。CAPD是透析液袋借助于一段称为“连接导管”的塑料管与患者的腹透管相连,利用重力的原理使透析液流入腹腔并从腹腔中流出,操作是人工进行的。APD指所有利用腹膜透析机进行腹透液交换的各种腹膜透析形式。
腹膜透析液是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除了要求与静脉制剂一样,具有无菌、无毒、无致热源,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外,而且应与人体有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这样才能维持腹膜较好的通透性,长期保持较好的腹膜透析效能,延长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
腹透液配方的基本原则如下:
1.透析用水必须严格无菌、无致热原和无内毒素。
2.透析液电解质浓度与正常血浆相近,并可按临床情况予以调整,一般透析液中:a钠离子浓度为132mmol/L,略低于正常浓度,有利于纠正肾功能衰竭时的钠潴留;b.氯离子浓度95~103mmol/L;c.钙离子浓度1.25~1.75mmol/L(其中低钙透析液的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d.镁离子浓度0.25~0.75mmol/L。透析液中一般不含钾离子,此有利于清除体内过多的钾离子,维持正常血钾浓度,但有低钾血症时,可临时在腹透液中加入钾盐,每升腹膜透析液加10%氯化钾溶液3ml,其钾浓度近4mmol/L。
3.渗透浓度一般略高于血浆渗透浓度,有利于体内水清除,可根据体内水潴留程度适当提高透析液的渗透浓度。目前多以葡萄糖维持渗透浓度,一般用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作为基础,其渗透浓度为346mOsm/L,若需增加体内水分清除,可用2.5%葡萄糖浓度,每升透析液中每提高1%葡萄糖浓度可增加渗透浓度55mOsm/L。现有腹膜透析液中最大葡萄糖浓度为4.25%,其渗透浓度最高者为490mOsm/L(一般每日限用一次或不用),除非严重水肿或肺水肿,应尽量避免使用高浓度葡萄糖渗透液以免过度脱水、严重高糖血症和高糖刺激腹膜导致腹膜丧失超滤功能。
4.腹透液碱基,透析液pH为5.01~5.8。目前均以乳酸盐为碱基,它进入体内后经肝脏代谢为碳酸氢根,既往曾使用醋酸盐为碱基,但其有扩血管作用,且对腹膜刺激作用较大,长期应用可致腹膜纤维化,现已基本不用。
药代动力学
1.吸收:不同透析液成分在腹腔中的吸收情况可通过其消除速率来反映。小分子溶质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扩散作用完成,并取决于溶质的分子量,溶质分子量越小,吸收越快。葡萄糖的吸收取决于患者腹膜的通透性,由于个体差异,葡萄糖在体内置留四小时后的吸收的百分率由40%~88%不等。而乳酸盐在留腹四小时后,注入量的82%将被吸收。
2.代谢:在使用含4.25%葡萄糖的透析液进行透析时,注入45~90分钟后,血糖的浓度将升至最高点,甚至两倍于初始的血糖浓度。这种变化与口服葡萄糖后的血糖波动情况相似。其代谢的过程也与口服葡萄糖一致,提供的能量约占CAPD患者全部能量来源的20%。透析时吸收的乳酸盐通过三羧酸循环进行代谢并产生碳酸氢钠,可协助人体维持酸碱平衡。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1)化学性腹膜炎:与透析液水质不纯、含超标内毒素有关。
(2)脱水:由于每日超滤量过多,减少透析液葡萄糖浓度可减少超滤量。
(3)低钾血症:由于透析液无钾盐,若进食少,腹透液中葡萄糖吸收多,或有呕吐、腹泻者易发生。
(4)高糖血症:由于用高渗透析液增加超滤易造成高糖血症,甚至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5)低钠、低氯血症,代谢性碱中毒等:由于摄入少,超滤量大,特别是伴呕吐等时。
(6)肥胖:腹透液中葡萄糖吸收过多,可转化为脂肪,导致脂代谢紊乱、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
(7)蛋白丢失及营养不良:部分蛋白质透过腹膜从透析液中丢失。
(8)腹膜功能衰竭:腹膜纤维化和血管新生导致超滤减少、溶质清除障碍。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①已证实的腹膜功能丧失或广泛的腹膜粘连:②患者精神或生理异常使患者无法进行腹膜透析:③不可纠正的机械缺陷,阻碍了有效地腹膜透析或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性(如:腹部大手术早期、外科无法修补的疝、脐突出、膈疝等);④腹腔肿瘤转移:⑤严重的腹部皮肤病、感染以及大面积烧伤但无法进行手术。
(2)相对禁忌证:①腹膜瘘;②严重肺部疾病伴肺功能不全;③不能耐受获得充分腹膜透析所需的透析液量:④炎症性或缺血性肠病:⑤近期腹部大手术;⑥严重的营养不良:⑦严重的血管病变(严重的血管炎、动脉硬化导致腹膜滤过功能下降);⑧反复发作的憩室炎;⑨妊娠;⑩腹腔内巨大肿块或多囊肾。
注意事项
(1)每日多次灌入或放出腹膜透析液,应注意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可能性。
(2)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定期评估及监测。使用低钙腹膜透析液(1.25mmol/L)可预防和减少高血钙,并应监测电解质变化,调整透析方案。
(3)腹膜透析液不含钾,以避免高钾血症的风险。在血钾水平正常或低钾血症的情况下,需由医生评估仔细评估血清钾及全身钾水平后,可加入氯化钾(浓度最大4mEq/L)可以防止严重的低钾血症。
(4)腹透液宜以1.5%~2.5%葡萄糖透析液为主,超滤脱水欠佳者只能间歇用4.25%透析液,老年、糖尿病患者应严密观察血糖。
(5)腹膜透析液中可能需要加入某些药物以适应不同患者病情的需要,如糖尿病患者可加入适量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发生细菌性腹膜炎时应根据菌种及药敏试验加入适当的抗菌药,有蛋白凝块时可加入适量尿激酶等。添加这些药物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6)排出液如有异样,应及时留取标本进行化验。
(7)如腹膜透析液过量灌注到腹腔内,表现为腹胀/腹痛和(或)呼吸急促,将腹膜透析液从腹腔中引流出来进行治疗。
(8)如发生腹膜炎,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在鉴定出病原体之前,应经验性给予广谱抗菌药。
(9)尚无关于孕妇或哺乳期女性使用腹膜透析液的足够资料。对每位患者处方腹膜透析液之前,应仔细考虑潜在的风险与利益,谨慎用药。
(10)高龄患者生理机能低下,易产生脱水症状,应注意注入液与排出液水分的管理,慎重的给药。应密切观察血糖,并注意心血管功能是否适宜做腹膜透析。
药物相互作用
尚无对腹膜透析液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可透析药物,腹膜透析可能会降低其血液浓度。尚未进行正式的临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体外研究显示以下抗感染药在腹膜透析液中具有稳定性:两性霉素B、氨苄西林、阿洛西林、头孢匹林、头孢唑林钠、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去铁胺、红霉素、庆大霉素、利奈唑胺、美洛西林、咪康唑、莫西沙星、萘夫西林、氧氟沙星、苄青霉素G、哌拉西林、替考拉宁、替考西林、妥布霉素及万古霉素。
由于氨基糖苷类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具有化学不相容性,因此不能混合。
给药说明
(1)只能作为腹膜透析治疗时腹腔内给药。
(2)使用前应检查透析液是否有颗粒物质、絮状物及变色、混浊,是否过期、有无渗漏等。
(3)尽可能不用高渗透析液,以免高糖血症、蛋白丢失过多以及长期应用易引起腹膜失超滤等。
(4)使用前应加热至37℃左右。加温透析液时,切勿除去外包装,勿将透析液浸泡于热水中加温。
(5)尽可能不向腹腔内加药,以免刺激腹膜。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用药:应酌情调整使用剂量,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老年用药: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尚未进行针对腹膜透析液对动物繁殖影响之研究。目前亦未明确,当腹膜透析液注入怀孕妇女时,是否可能伤害胎儿或影响生殖能力。只有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腹膜透析液始可供妇女使用。哺乳期妇女应慎用腹膜透析液。尚无关于孕妇或哺乳期女性使用腹膜透析液的足够资料。医师对每位患者处方腹膜透析液之前,应仔细考虑潜在的风险和利益。
贮藏
密封保存。
包装发展
腹膜透析液最初是单袋包装,后来逐渐出现了“O-set”系统和“双联双袋”系统,包装的不断改进带来了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使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明显延长,腹膜透析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十余年来,“双联双袋”式的腹膜透析因其具有便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操作、性能安全可靠、有利于降低感染风险等优点,已成为临床首选的腹膜透析液包装系统。
最初腹膜透析液生产都采用聚氯乙烯(PVC)软袋包装。PVC中包含DEHP等增塑剂,动物试验发现长期大量摄入DEHP,会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可造成生殖和发育障碍,并能诱发动物肝癌。DEHP会析出到腹膜透析液中,由美国FDA发布的《PVC医疗器械中迁出的DEHP的安全性评价》报告中指出,使用PVC包装腹膜透析液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每天通过腹膜透析液摄入的DEHP可以达到数十毫克,而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和欧盟分别认为,每人每天摄入1.5mg、2.4mg和3.0mg及以下的DEHP才是安全的。非PVC包装材料可以提高腹膜透析的安全性,降低有毒物质对患者身体的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