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鲲鯓代天府,又称为南鲲鯓王爷庙(简称南鲲鯓庙、南庙),是中国台湾地区面积最大、庙史最悠久的王爷庙,主祀“代天巡狩”李、池、吴、朱、范五府千岁。南鲲鯓代天府是台南市的重要庙宇之一,具备较高的艺术保存价值和文化保存价值。南鲲鯓代天府分灵庙遍布全台,因此也被称为“全台王爷总庙” ,其王爷祭典也是中国台湾地区规模最盛大、进香团最多的王爷祭典。
南鲲鯓代天府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南市北门区槺榔山虎峰,1662年始建于南鲲鯓沙汕,1817年因洪水迁至现址,修建后的南鲲鯓代天府以五王神殿为主体,采用三川门建筑风格,1872年,庙宇增建后殿 “青山寺”,1920年因庙宇年久失修开始大规模修复和扩建,1937年完工,除了修缮正殿,还增建了中军府、城隍爷殿、元清观、娘妈殿。1972年,庙宇增建拜亭、金炉、万善走廊、槺榔大楼等设施;1983年建造山门;1989年修建槺榔山庄。1993年起,开始建造凌霄宫,1994年开始大规模整修。2010年的高雄地震对南鲲鯓代天府造成一定破坏。2014年南鲲鯓代天府起办“甲午科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成祈安罗天大醮”,次年又继续举办“乙未科罗天大醮周岁谢恩祈安福醮”。2025年7月6日,因丹娜丝台风影响,南鲲鯓代天府的扁柏属牌楼倒塌。
南鲲鯓代天府是中国台湾台南县政府选定的 “八景八胜三园” 之一,中国台湾台南市沿海重要旅游景点之一。2013年,中国台湾文化主管部门将“南鲲鯓代天府五府千岁进香期”指定为中国台湾地区重要民俗。
历史沿革
起源传说
传说明朝末年有一艘三桅“王船”漂流至台南北门南鲲鯓沙汕附近,其中船内奉有传说为跟随李渊讨隋建唐的开国功臣等五王神像及中军府神像,被渔民迎接后而建草寮供奉。
渔民随后将这些神像供奉在草寮中,每日早晚焚香祭拜。据记载从那时起,当地渔民出海捕鱼时,往往能收获颇丰。随着相关说法的传播,“神明灵验” 的认知逐渐扩散,前来祭拜的信徒数量也不断增加。后来当地信徒提议修建庙宇来供奉这些神像,但由于资金不足没能建成。
清朝初年
清康熙帝元年(1662年),当地信徒募集资金后为“五王”修建庙宇,选址定于南鲲鯓山,庙宇坐向为巽向乾。这是为五王千军首次建庙,因此也被称为 “开山庙”,“五府千岁” 又被称为 “南鲲鯓王”,也是源于在此地建庙。自清代起急水溪口的南鲲鯓湾被称为 “王爷港”,也与五王在此 “登陆” 的说法有关。
清朝中晚期
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由于河流湍急、山洪爆发对庙宇安全构成威胁,该庙宇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二月迁移至槺榔山虎峰(现所在地),直至爱新觉罗·旻宁二年(1822年)六月六日竣工,命名为 “南鲲鯓代天府”,整个建庙工程前后共历时五年零四个多月。“代天府”二字源于延平郡王郑成功进入台湾后,开垦土地、发展农业,同时兴办教化、培养人才,在他去世后,民间修建庙宇来祭祀他。但当时台湾已归属清代,公开祭祀前朝相关人物存在风险,所有祭祀郑成功的庙宇都称为 “代天府”,并且尊称他为 “大人”“千岁”。
修建后的南鲲鯓代天府以五王神殿为主体,采用三川门建筑风格。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庙宇因年久失修出现损坏,蚵寮庄信徒倡议重修,筹集资金完成了修缮工作。同治十一年(1872年),庙宇增建后殿 “青山寺”,用于供奉观世音佛祖。
近现代时期
台湾日据时期,南鲲鯓代天府后方的急水溪经常泛滥成灾,威胁庙地安全。其中附祀神祇“囝仔公”更曾被洪水冲毁,后暂时迁至庙东北侧奉祀。次年,庙方号信徒逾两万人合力筑堤护庙,历时数月即告完成,该堤因而被命名为“五王堤”。
1920年,信徒见庙宇年久失修,提议进行扩建。1923年扩建工程动工,1928年4月举行入庙大典,整体扩建工程直至1937年才完工,耗时15年。此次扩建除了修缮正殿,还增建了中军府、城隍爷殿、天公坛、娘妈殿。1972年,庙宇增建拜亭、金炉、万善走廊、槺榔大楼等设施;1983年建造山门;1989年修建槺榔山庄。1993年起,开始建造凌霄宫。
1994年,中国台湾台南县政府对南鲲鯓代天府进行修复研究与规划工程,针对屋面、墙面、木雕与彩绘等部位进行整修。2005年,再次进行了整修工程。2010年高雄市发生地震后,南鲲鯓代天府的古迹本体受到损坏。庙方随后启动修复工程,该工程于2012年完成,同年11月15日举行了入庙安座大典。
2013年10月4日,中国台湾文化主管部门将“南鲲鯓代天府五府千岁进香期”指定为台湾地区重要民俗。同年南鲲鯓代天府获得“十大殊荣”,具体包括:台湾王爷总庙、台湾地区古迹、台湾地区民俗、米其林三星旅游景点、十大庙宇建筑、十大庙会、新十二大景点、十大陆客宗教圣地、分灵庙宇数量超过21000间,以及年香客人次达700万。
2014年11月27日(农历十月初六),南鲲鯓代天府启建“甲午科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成祈安罗天大醮”,2015年11月19日(农历十月初八日),又接续举办“乙未科罗天大醮周岁谢恩祈安福醮”。
2025年7月6日,因丹娜丝台风影响,南鲲鯓代天府的扁柏属牌楼发生倒塌。
景区布局
南鲲鯓代天府占地面积约19.83 万平方米,其古迹本体为一座九开间三进两厢的建筑,由三川殿、正殿及后殿组成。从正面视角看,建筑外观类似三座庙宇的组合,正中央为代天府,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城隍衙、中军府。除古迹本体外,整座庙宇还包含 20 世纪 70年代之后陆续修建的头门拜亭、万善走廊、香客大楼、凌霄宫、大鲲园与牌楼等设施。
南鲲鯓代天府本体外檐装修的主要材质为石材,由花岗石和青斗石交错使用,技法上采用凹凸雕结合的方式,风格多为台湾日据时期的修建手法。由于该建筑由泉州市匠师王益顺在台湾日据时期重建,因此在风格上仍保留诸多泉州建筑特色,例如山墙的金形鹅头坠、红砖底塑白灰以及剪黏的山花等。
三川殿的大木架构采用3座四垂顶并立的布局,正面连成一线,屋顶线条呈现中高旁低的形态,主从层次分明。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间,屋顶为歇山重檐的四垂顶,内部使用三通五瓜式的大木构架。后殿与三川殿、正殿相连,同样为三开间,因此采光相对较暗,这一设计与 “王爷为阴神、喜暗” 的民间认知相契合。
景区特色
五门式木作大牌楼
南鲲鯓代天府的山门,是亚洲地区最大的五门式木作牌楼。一般庙宇的牌楼多为两立柱间加上 “额枋”(即木结构建筑檐柱和檐柱间的横梁),而南鲲鯓代天府的牌楼除剪黏、屋瓦和柱珠(柱子最下方用于防潮的基座)外,全部采用实木接榫建造。其 12 根大木柱取自中国台湾地区已禁止砍伐的整棵红扁柏属,直径约81厘米、高14米;屋顶采用重檐设计,该牌楼是 “溪底派” 大木匠王益顺的侄子王锦木的作品。2025年7月6日,因丹娜丝台风影响该牌楼倒塌。
黄金玉旨
南鲲鯓代天府凌霄宝殿内有一座以黄金打造的纯金玉旨(在民间信仰中被认为是无形界最高主宰玉皇大帝所颁发的诏书指令),其高度为 6.6 米、宽度为 2 米、厚度为 60 厘米,造价约为新台币 6 亿元。这座黄金玉旨是南鲲鯓代天府经过半个世纪的筹备,将历年信众为助造玉旨而捐献的大小黄金金牌,加上部分采购的黄金,共计补足 10800 两(约 405 公斤)后共同熔铸而成,被称为“全球最壮观的黄金玉旨”。
金钱壁
位于南鲲鯓代天府正殿后墙的 “金钱壁”,其石材由澎湖内埯内堑宫在1926年南鲲鯓代天府重建时,以帆船载运咾咕石捐赠而来。每块 “金钱” 造型为正方形居中,四边作六角形,共同构成八角形的 “八卦龟锦纹”,在民间文化中被赋予 “迎财纳福” 的象征意义,成为一种特殊的装饰艺术。金钱壁右下方留有 “大正丙寅年(公元 1926年)澎湖郡西屿庄内堑宫敬献” 的落款,这一落款印证了南鲲鯓与澎湖两地在王爷信仰上的关联。该 “金钱壁” 在中国台湾地区仅此一处。
大鲲园
南鲲鯓代天府大鲲园中的假山、流水、池塘和凉亭,带有浓厚的中国江南古典风格,园内设有 “南鲲鯓文史馆”,馆内收藏了丰富的关于王爷信仰、南鲲鯓代天府历史沿革等方面的文史资料。
八仙龙柱
南鲲鯓代天府八仙龙柱为青斗石八角柱,龙身周围有对称的八仙人物带骑雕饰,各配有坐骑及童子,以淡彩装饰,技法上以 “四面见光” 的圆雕结合透雕,达到有深有浅的律动效果,龙柱下方的柱珠侧面饰以鱼虾蟹等水族浮雕,与南鲲鲭滨海特性相称。
木造神龛
南鲲鯓代天府神龛出自黄龟理之手,构筑格局繁复,龛头细木作层层高叠,仿建筑形式构件有斗拱、龛柱、龛门、龛窗、龛座等,斗拱叠合而成的网目精细,龛柱以圆透雕手法雕刻出龙的图腾,龛门、龛窗亦采用透雕方式表现,龛座裙板也可见细致的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