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祭堂,是首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也是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成于1929年,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中山陵祭堂融合了中西宫殿式建筑风格,祭堂长30米,宽25米。外壁采用香港特别行政区花岗石建造,顶为蓝色琉璃瓦,堂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祭堂室内正中安放有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雕刻的大理石孙中山坐像,孙中山先生灵榇被安葬在祭堂后的墓室内。
历史沿革
1929年3月18日,在中山陵工程还未完成时,患肝肠癌去世,年仅35岁。为表彰因患肝肠癌去世的设计师吕彦直在建造中山陵中所做出的贡献,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在中山陵祭堂的西南角奠基室内,还为他建造了一块纪念碑。同年,中山陵祭堂建成。
2024年10月21日起,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开展中山陵祭堂修缮工程,对祭堂实施半封闭围挡施工修缮保护。
自然地理
中山陵祭堂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重要景点
祭堂是中山陵主体建筑组成部分之一,祭堂位于平台之上部,墓室在祭堂之后,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外壁全部采用香港花岗石建造,顶为蓝色琉璃瓦,堂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设计之初,吕彦直原来考虑用铜瓦,比较坚固,但是铜瓦造价昂贵,葬事筹备处决定用蓝色琉璃瓦。中山陵所有建筑物都是白墙蓝瓦,与中国国民党党徽青天白日基本色调一致。祭堂前有大平台,分左右两方,北部及左右均为花岗石拥壁,前为石栏,台下周围铺设草地。祭堂四周,建有四间堡垒式方屋,作为收藏纪念品及供谒陵者休息的地方。祭堂室内正中安放有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雕刻的大理石孙中山坐像,孙中山先生灵榇被安葬在祭堂后的墓室内。
开发与保护
2024年10月21日起至2025年1月20日止,为确保国家重点文物本体安全,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开展中山陵祭堂修缮工程,对祭堂实施半封闭围挡施工修缮保护,此次修缮保护以“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为基本修缮原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4年11月,中山陵祭堂因修缮保护半围挡施工,为不让游客失望专门做了同款大贴纸,修缮期间,民众仍可有序进入祭堂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