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举,汉族,1963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正高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鹏举1985年参加工作。2008年,出任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首任院长,筹建建筑学院,改造的学院教学场所获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张鹏举在内蒙古教育38年,致力于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筑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创设了面向地域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模式,突破了地区建筑人才核心专业能力培养的瓶颈,从人文与技术两个维度创建了地域建筑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与博士一级学科,使学院成为自治区建筑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基地。张鹏举主持各类建筑设计工程二百余项,树立了大量地域性作品典范,获得各类奖项80余项,出版《平实建造》等著作10部,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作品有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内蒙古沙漠科学馆、盛乐遗址博物馆、内蒙古罕山生态馆等。
2000年,张鹏举获评“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张鹏举主导的“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旧厂房改造项目”获评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2013年,张鹏举获评“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自治区杰出人才奖”、“建筑教育奖”等荣誉。2023年4月,张鹏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张鹏举,1963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鹏举在1981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原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学校建筑学专业,获得建筑学学士,1987-1990年就读于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导师齐康院士,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08-2013年就读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导师彭一刚院士,获得建筑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张鹏举1985年参加工作,面对内蒙古严气候、弱经济、厚人文等背景以及感性、粗放、脱离背景条件的建筑发展现状,张鹏举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多民族居住特征、生态建造智慧,出版了专著《平实建造》。
2008年,张鹏举出任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首任院长,筹建建筑学院,在资源紧缺和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身兼设计、建造、使用者多重身份,将学校的废旧厂房改造成学院教学场所,创造了国内独树一帜的场馆和空间条件,这一改造项目也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金奖等国际奖项。在整合原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上,学院增设风景园林和艺术建筑学专业,搭建起城市、建筑、园林、艺术等专业互动并行的整体框架,使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的发展进入良性轨道。张鹏举努力建设“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和“自治区重点学科”,推动并主持“建筑学专业”本科阶段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全国教育评估和认证工作,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张鹏举个人也因此获得“中国建筑教育奖”。
张鹏举申请了由自治区组织部批准的“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创新人才团队”和自治区科技厅批准的“内蒙古自治区地域生态建筑科技创新团队”。支持鼓励建筑学院的年轻教师分期分批攻读博士学位、外出研修访学。自2008年学院成立以来,先后有11位教师在职获得博士学位,改善了教师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学院以张鹏举为学科带头人,于2021年组织申报并获批了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提升学科的国内排名。
新世纪初,张鹏举自掏腰包,出资近70万元,组织大量年轻教师和学生,历时近10年,穿越11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全境,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建筑进行系统的基础调研和测绘工作,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出版了《内蒙古古建筑》《适应 更新 生长》《内蒙古传统建筑特征解析与传承实践》《平实建造》等一系列专著成果。同时,组织完成30余项横向研究课题。在张鹏举的组织和带领下,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已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初步构建起较完整的“内蒙古地域建筑学理论体系”,张鹏举也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以及“内蒙古草原英才-拔尖领军人才”称号。2023年,张鹏举参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增选有效候选人,提名人孟建民。
主要成就
代表论文
注:
科研项目
注:
个人作品
建筑作品
张鹏举代表作品有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盛乐博物馆,沙漠科学馆,罕山生态馆,内蒙古师范大学雕塑研究中心等。
专著作品
注:
社会任职
注:
获得荣誉
作品获奖
注:部分奖项
个人荣誉
注:部分荣誉
人物评价
从零起点到国内领先,张鹏举始终不忘肩负的使命与责任,用执着、智慧、奋斗,践行着自己立足专业领域,扎根祖国北疆的初心,也践行着青春奋斗、服务社会的无悔承诺。(内蒙古教育 评)
张鹏举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建筑领域学科与理论、教学与科研、工程与实践的奠基者与带头人,执守地域建筑教学、研究与设计,潜心钻研,辛勤耕耘,成绩卓著,为推动自治区专业人才教育和边疆城乡人居环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