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北(英语:汉语词类 Taipei或Taipei,China),是对不属于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和民间性的国际经贸、文化、体育组织中的台湾团组机构,以及部分国际体育比赛场合中的台湾团队的称呼。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了新中国在国际奥运会运动中的合法席位,恢复了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权利,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走上了世界体育舞台。同时还规定,将设在台北市的奥委会改名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大陆方面从此将“Chinese Taipei”翻译为“中国台北”。
发展历程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了新中国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合法席位,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奥委会为中国唯一全国性质的奥委会,可以称作“中国奥委会”,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走上了世界体育舞台。同时还规定,将设在台北市的奥委会改名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大陆方面从此将“Chinese Taipei”翻译为“中国台北”。
1981年,台湾奥运组织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签署《洛桑协议》,确认接受《名古屋决议》。《洛桑协议》做出的有关台湾地区参加奥运会会的规定,通常被称作“奥运模式”。
1989年4月6日,因应台湾地区参加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中文名称问题,两岸奥委会负责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了如下协议:“台湾地区体育团队及体育组织赴大陆参加比赛、会议或活动,将按国际奥会有关规定办理。大会(即举办单位)所编印之文件、手册,寄发之信函,制作之名牌,以及所做之广播等等,凡以中文指称台湾地区体育团队及体育组织时,均称之为‘中华台北’。”
2008年7月,因为台湾地区对“中国台北”的称呼提出异议,时任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强调“两岸奥委会协议不涉及协议以外的大陆其它团体、组织和人士使用‘中国台北’译文的权利,使用‘中国台北’也不能说是矮化台湾。”
使用规定
根据《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对不属于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和民间性的国际经贸、文化、体育组织中的台湾团组机构,不能以“台湾”或“台北市”称之,而应称其为“中国台北”、“中国台湾”。在举办的国际体育比赛场合的相关新闻报道中,应称其为“中国台北”。台湾地区在WTO中的名称为“台湾、澎湖、金门县、马祖单独关税区”(简称“中国台北”)宣传报道中可简称“中国台北”。
应用实例
体育领域
1984年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台湾地区的代表团首次以“Chinese Taipei”的名义参加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以“Chinese Taipei”的名义参加奥运会。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台北代表队获得了2金4银6铜的成绩。此后,中国台北体育代表队又先后参加了2022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杭州第19届亚运会等体育赛事。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台北代表队一共取得16种运动种类60席参赛资格,其中以射击代表队有8席资格最多。2024年8月4日,中国台北组合王齐麟/李洋在羽毛球男子双打项目中成功卫冕。
经贸领域
1986年2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理事会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亚洲开发银行成员国。同年3月10日中国正式为亚行成员,台湾以“中国台北(Taipei,China)”的名义继续保留席位。
1991年11月,中国台湾地区以“汉语词类 Taipei”的名义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2001年11月11日,根据1992年关贸总协定理事会主席声明所确定的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决定,同意台湾以“台湾、澎湖、金门县、马祖单独关税区(简称中国台北)”的名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