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第一中学(英文名:Hubei Yangxin No.1 Middle School;简称:阳新一中),是湖北省首批办好的108所重点中学之一,同时也是湖北省新课改样本校和黄石市市级示范性高中,阳新县第一中学位于阳新县城东新区教育城内,现任校长是江章令。
阳新县第一中学的前身是创建于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的兴国州中学堂,历经阳新中学校、中正公学、湖北省阳新县立初级中学、阳新县初级中学、阳新城关中学、阳新县第一中学等历史时期,1989年秋,阳新一中整体从儒学垴搬迁到县城东北郊莲花湖畔,成为教育局直管普通完全中学。2009年,阳新县第一中学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被黄石市教育局确定为“高中新课改样本校”。2010年11月4日,阳新县第一中学举办百年校庆庆典活动。2013年1月9日,阳新县一中成为消费日报理事单位。2017年秋,阳新一中整体搬迁至城东教育城。2024年2月,阳新县第一中学被授予“2024年度深入推进强县工程先进集体”。2025年5月23日,阳新县第一中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截至2025年6月,阳新县第一中学占地272亩,校园绿化面积达48.7%。有72个教学班,4000余名学生,有教职工300余人。拥有智慧教室100间,拥有自由布局工坊、实验室、舞蹈室、美术室、钢琴室、书法室等40余个功能室。2024年高考,阳新一中690分以上有2人;670分以上4人,过清北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线4人,中科大少年班2人,通过空军飞行员1人;600分以上171人;一本过线877人。在全国高中创新能力大赛中,该校获得省级一等奖95人,二等奖346人,三等奖238人,51位同学晋级全国复赛。
阳新县第一中学曾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生态教育示范校、湖北省新课改样本校、湖北省校园文化百强校、湖北省科技创新实验学校、湖北省绿色校园、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湖北省平安示范校、湖北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状、全国文明校园、清华大学大学生源基地等称号。
历史沿革
阳新县第一中学的前身是创建于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的兴国州中学堂。1912年因州改县,学校易名为阳新中学校,学制4年,注重爱国教育。1936年3月,学校改称中正公学,校址在老爷堂。同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改称湖北省阳新县立初级中学。1941年1月,学校在燕厦乡(解放后划归通山县)复校。为抗日救亡,始设军事教官。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儒学恼至1949年解放,学校共招5届,14个班,724人。
1950年,学校易名为阳新县初级中学。1955年因在白沙新办一所中学,故改名为阳新县第一中学。1958年秋始办高中,招三个班131人,首次成为完全中学。1961年,学校改名为阳新县城关中学,实行一校两址,高中部迁至桃花庵(原阳新师范现阳新高中)。1972年春,高中部迁回,恢复完全中学,校名为阳新城关中学。1978年秋,学校复称阳新县第一中学。1989年秋,学校搬迁到阳新县城东北部竹林塘湖畔阳新大道东侧,成为教育局直管普通完全中学。
2007年,阳新县第一中学被授予“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黄石市平安校园”荣誉称号。2008年,阳新县第一中学高考获得黄石市教育局颁发的“教育质量提高奖”。同年12月,该学校通过“市级示范学校”评估初评,成为阳新县第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2009年,阳新县第一中学在第三届“全国创新教育论坛”上被评为“全国百佳中学”。同年,该校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被黄石市教育局确定为“高中新课改样本校”。2010年11月4日,阳新县第一中学举办百年校庆庆典活动。
2013年1月9日,阳新县一中成为消费日报理事单位。2015年6月,该校被授予“黄石市散打项目训练基地”。2017年秋,阳新一中整体搬迁至城东教育城。2024年2月,阳新县第一中学被授予“2024年度深入推进强县工程先进集体”。8月,阳新县第一中学获“黄石市2024年高中教学质量卓越贡献奖”。同月29日,阳新一中举行教学楼、宿舍楼等建设项目奠基仪式。2025年5月23日,阳新县第一中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占地272亩,校园绿化面积达48.7%。有72个教学班,4000余名学生。
师资队伍
截至2025年6月,阳新县第一中学有教职工30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3人,黄石市名师4人,市突出专家6人,副高级教师118人,研究生学历60余人。
参考资料:
硬件设施
截至2025年5月,阳新县第一中学拥有智慧教室100间,拥有自由布局工坊、实验室、舞蹈室、美术室、钢琴室、书法室等40余个功能室。建设有科技馆、图书馆、美育馆等专业场馆,拥有20个篮球场、标准足球场、塑胶跑道。
办学成果
教师成绩
2023年,阳新一中新引进青年教师20余人,江章令副校长获评“湖北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刘杰老师新晋“荆楚名师”,柯贤根老师获批黄石市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庆芳老师获“黄石十佳师德标兵”、“黄石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柳辉、程志勇、赵才梁、汪洋、王鹏等五位老师荣获黄石市教育系统记功奖励,高三(20)班被评为黄石市卓越教师团队,明洵、陈松林、阮家浬等28名教师受到市、县奖励;姜玉梅、余艳老师获评阳新县县名师工作室主持,刘合凤、汪梅花、李玲玲老师获评阳新学科带头人;金林枝、明洵、柯有剑、赵克诚、马淑婷等老师在荆楚联盟“同构异构”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汪媛、柯淑芳、黄娟、胡琼、成天城等老师在“黄石好课堂”中获得一等奖。
2024年,阳新一中新引进青年教师近20人,正高级教师焦龙河老师晋升为二级岗位,柯贤根老师获评正高级职称,余艳老师获批黄石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高三(22)班被评为黄石市卓越教师团队,高三(21)班被评为阳新县卓越教师团队,邓丽娟、董才振、饶雄等32名教师受到市、县奖励;柯有剑、金林枝、明洵等教师在荆楚联盟“同构异构”中荣获一等奖,赵才梁、李鑫等200多名教师在县级以上优质课、论文、教学设计、赛解题、赛说题、赛命题评比中获得佳绩。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23年,阳新一中历史方向郑楚宸同学以668分的成绩位居黄石市历史方向第一名,湖北省第七名,被清华大学录取;985、211等双一流高校录取256人,一本(特殊控制线)录取854人,在双一流、一本人数、增长幅度等各个层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因此获得“黄石市高中教学质量卓越贡献奖”,被黄石市委市政府授予记功奖励单位。
2024年高考,阳新一中690分以上有2人(吴悠694分、邢紫格691分);670 分以上4人,过清北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线4人,中科大少年班2人,通过空军飞行员1人;600分以上171人(物理方向161人、历史方向10人);一本过线877人(纯文化分过特殊控制线839人、艺体生过线38人)。
竞赛成绩
2017年的数理化生信息学学科竞赛中,阳新县第一中学有100多名学生获国家级奖,300多人获省级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学生获科技创新成果市级奖总数超过其他61所参赛学校所获同类奖项数量的总和。
2025年,全国高中创新能力大赛中,该校获得省级一等奖95人,二等奖346人,三等奖238人,51位同学晋级全国复赛。同年,在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湖北省决赛成绩中,该校100名学生获省决赛奖项,6人获省决赛一等奖并晋级全国总决赛。
艺体发展
2024年,阳新县第一中学有21名同学凭借体育、美术、音乐等特长被重点大学录取。7月,张晓宇、胡元楠作为主力队员代表黄石市在十堰参加了2024年湖北省足球高中组冠军赛,并取得优异成绩;9月,高一(18)班石梓同学获得全国15岁组男子单打冠军,入选国青队队员;12月,该校在黄石市中小学辩论赛中夺得高中组亚军,学生陈雨兮同学获得高中组“最佳辩手”称号。
学校文化
参考资料:
校园活动
阳新县第一中学构建“科技 + 教育”模式,举办各类科技赛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展“阳光大跑操”活动,开设特色运动项目,举办体育科技文化中国艺术节;建设至美楼,开设创意美术、音乐、书法、文学等40多个社团;建立“阳光心理课程中心”,配备专业心理教师,设立多个功能区域,保护学生心理健康。
阳新县第一中学举办的艺术节涵盖体育、科技、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是一次集运动会、科技制作、书画展览、文艺汇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园文化盛会。艺术节会举行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举办科技制作、科技展示等活动,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所大学教授为同学们作专题报告,并举办“家国情怀”书画展,校园开放日、戏曲进校园、长江流域少年写作大会研讨会等活动。
2025年11月29日上午,阳新一中第十一届体育科技文化中国艺术节在校运动场开幕。本届艺术节主题为“建设美丽一中 推动学校优质发展”。全校师生、家长6000余人参加活动。开幕式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江章令主持。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杰出校友
注:该章节仅收录展示部分,参考资料:
学校荣誉
注:该章节仅收录部分,参考资料: